衛星下的果鄉

2021-12-10 08:07:15

來源:北京日報

秋天,我和媳婦開車去山西,在黃河快拐彎的地方,進了一個村。

這個村是果鄉,家家種蘋果。我把車停在老劉家門口,老劉是果農,也是我弟,家里院子本來挺寬敞,現在堆滿剛摘的蘋果,有秦冠,有富士,一層壓一層,都有膝蓋高了,院子就顯小。

我媳婦要跟老劉老伴秀芹合影,讓我把蘋果多照點兒。我的手機除了照相,還能錄音、錄像,卻不能錄味,滿院果香就這么白白香著。秀芹說村里有人果香過敏,一到秋天就遭罪,只好戴口罩干活。更為他們惋惜。

老劉穿一件灰色西服,原以為是迎接我們特意換的,不是,平素趕集也穿,干活也穿,禮服、工作服都兼著。秀芹穿一件有英文大字和西式圖案的套頭絨衣,我媳婦夸她時尚,她說是兒子給的,兒子在城里上班。

晚飯吃秀芹做的菠菜卷,以面裹菜,滾成長卷,有點像北京的“懶龍”,再切成一段一段,肥墩墩的上鍋蒸。喝的是汾酒,老劉要開一瓶新的,被我攔住,喝開蓋的那瓶。喝了幾盅走腎,去后院小解。有羊一只,不知回避,反以前蹄登上石階,與我對視。小解畢,拉其頸鏈合影,堅辭不從。

睡前將以上文字并幾幅照片發手機朋友圈,很快得許多跟帖。一網友問我原籍是哪兒?我說沈陽,網友說,“那您的弟弟咋是山西果農?”我說,“朋友處好了,就是親戚;親戚處好了,也是朋友。”

次日吃過早飯,老兩口帶我們到自家地里轉轉。老劉還穿那件灰西服,秀芹換了一件紅底小碎花的新外套,顯得挺喜興。

迎面有農用三輪車載蘋果進村,駕車人跟我們打招呼,秀芹問:“還沒下完吶?”

“下”,以前只知是下雨的“下”,下蛋的“下”,現在才知還有收獲之意。蘋果也是“蛋”,是植物界“下”給人類的禮物。

一老頭,坐路邊曬太陽,滿臉皺紋如去殼核桃,問我們是誰,秀芹說:“北京來的親戚。”“親戚”二字說得響亮。

“干活來了?”老頭問。

“吃來了。”我媳婦笑答。

老頭指著秀芹說,“她可舍不得吃哩。”

秀芹笑,“表揚我節約哩。”

老劉不摻和對話,挎一筐,筐沿兒破了,用鐮刀割荊條一根,三插兩繞,補好筐沿兒。到了地里,拔兩顆白蘿卜,揀幾個落地果,又低頭薅羊草,眼睛剛見到活兒,手就跟上去了。

老劉家的蘋果尚未收完,紅盈盈地掛在枝頭,地里間種的冬小麥已是一片碧綠。我拈一棵青苗入口,嚼出清香爽甜。青苗是麥子的小時候,我想起自己的小時候,嚼樹葉沒嚼對,滿嘴苦。

天上衛星不想這些事,只管繞著地球嗖嗖飛,飛到這一帶啪啪拍照,將大小地塊悉數測量,生成圖像和數字,輸入互聯網。

然后,有人通知各家各戶,趕緊,都到辦公室來一趟。電腦一亮,媽呀這是啥,黃一塊綠一塊,四方長條帶拐彎,我咋沒見過哩。干部說,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從前只有老天爺見過。現在好了,不用你登梯子上天,只管確認一下,這個,還有這個,是不是你家地畝,是就簽字畫押,領補貼款。從前,補貼款只補小麥,不補蘋果,現在改了,蘋果小麥都補。從前,小麥要交公糧,蘋果要交特產稅,現在都不交了,但要交社保。從前,畝數由人確定,心偏心正,薄厚不一。現在由衛星確定,開會討論都省了,數據往那兒一擺,不認也得認。衛星眼光那叫一個毒,各種莊稼、草木,還有溝溝坎坎邊邊角角,還有墳地,都能給你認出來。你家“老人墳”若在別人家的地里,每年要補償那家20斤小麥。上面這一段,是秀芹邊采野菜邊說,我邊問邊記。

秀芹說,“衛星也有管不過來的,有個村子,因為修路,好好的林子毀了一片,果子都快熟了,你就不能等一等?還有扶貧,誰該扶誰不該扶,衛星再能耐,也做不了這個主。”

秀芹和老劉老兩口,一個開朗,一個內向。開朗的說這叫互補,內向的嘿嘿笑,用笑表示互補。開朗的那個細眉細眼,年輕時一定很好看。她說她是娘家那個村的活動分子,怎么活動?唱歌扭秧歌。秧歌隊只有鑼鼓,沒有嗩吶,但服裝整齊,紅臉蛋整齊,白手套是發的,紅毛衣是自費的,紅綢子綠綢子是村里的,用完了收回。扭了幾年,年年鄉里都能排上名次,大家歡喜得很。“很”,秀芹發音“恨”,聽上去平添了不少力度。

嫁到這個村,照樣活躍,閑不住,自家農活忙完了,攛掇幾個女子,一人一個拉桿箱,到外地打工,哪兒都去,啥都干。今年去的是陜西韓城,幫忙收“大紅袍”。

我說“大紅袍”不是福建茶葉嗎,怎么跑到陜西去了?

秀芹說可不敢拿這個泡茶,這個是花椒,“大紅袍花椒”,收一斤掙三元,一天掙百十元,干掙,因為管吃住,供被褥,住窯洞。也有不可心的,缺水,沒蘋果吃,但是聽的看的都新鮮,姐妹們不當打工,當旅游了。

說著話我們四人回村子。老劉扛著鐮刀把,鐮刀頭勾著筐梁,筐里紅紅綠綠,滿滿當當。秀芹拎一捆野菜一捆蔥。我和媳婦拿的是一些橙色小柿子,比鵪鶉蛋大不了多少,但是很甜,是從路邊無主柿樹上摘的。這一帶的蘋果樹無邊無沿,小柿子就沒人稀罕。

我說老劉,你們忙,不要再陪了,吃完午飯我們就走。老劉不同意,但只會悶聲說兩個字:“明天。”走一會兒路又說:“明天。”

秀芹說,“哥,嫂,你倆別讓他急,再住一宿,就一宿,小翠今天還要來,給你們做‘傻火鍋’。”

小翠是老劉的女兒,頭發抿在工作帽里,騎電單車,天黑前從十幾公里以外的工廠趕回來。工廠很大,有一千多人。我問你們生產什么?小翠說了三個字,可能她口音重,連說幾遍我也不得要領。老劉不聲不響,從外屋取來紙筆,小翠就規規整整寫出來。我一看,不能怪小翠,電視臺的人念我也聽不懂,這三個字是:“釹鐵硼”,朋友你們誰見過?我是沒見過,超出知識范圍了。上網查,說是一種強力磁鐵,原料中有稀土。稀土不簡單,這一家人都不簡單。

秀芹在廚房切菜,老劉蹲墻角給火鍋生炭火。先前我聽錯了,不是“傻火鍋”,是砂火鍋。

關鍵詞: 果鄉 衛星

推薦閱讀

郭凱敏聲情并茂塑造楷模感人形象

發布于

王雷:從看客到掌柜用了21年

發布于

正陽橋鎮水獸的由來

發布于

月盛齋與前門之緣

發布于

首圖聯手魯博建魯迅文化推廣陣地

發布于

《鄉村愛情14》王小利版劉能歸來

發布于

“女強男弱”也能《幸福二重奏》

發布于

遠古書寫的力量與美感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