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08:07:13
來源:北京日報
不像果樹那樣碩果累累,不如花朵那樣燦爛,但仙人掌卻能在每處荒涼的地方生長,即使在干旱的土壤里也能吐出新綠。它是沙漠中的“救命樹”,但移植他處后,卻也意想不到地成了生物“入侵者”。
來自美洲的貯水能手
資料顯示,仙人掌的“老家”在美洲,主要分布在一些高原、海島、山地及沙漠地區。仙人掌科植物是個大家族,成員有上千種。它們相貌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莖的不同,多為柱狀或掌狀,小的如砂石,大的似巨柱。表面有的平滑、有的結節,有的凹陷,有的呈圓球狀……它們大多生活在荒漠地帶,少數生長于熱帶地區,比如常見的曇花屬、蟹爪蘭屬的一些種類。
之所以能在沙漠的干旱氣候下繁衍生息,是因為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為刺狀,大大縮小了蒸騰面積,使體內的水分不容易散失。綠色的肉質莖很肥厚,表面有角質和蠟質,不僅貯藏水分,還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這種植物每到晚上打開氣孔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則在封閉氣孔(防止水分散失)的同時,還能用晚上收集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通過該過程,就可以避免白天蒸騰作用損耗的水分。
對于沙漠中的行走者,仙人掌就是一棵救命樹。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拔出一棵仙人掌稱重后有37.5千克,把它扔到角落里6年后再稱,重量為26.5千克。也就是說,這些年它動用自己的儲備,在沒喝一口水的情況下僅消耗了11千克,但凡換成別的綠色植物,估計早已成了標本。仙人掌不僅是貯水能手,還是節水模范。在沙漠中,一棵15米至20米高的仙人掌,可蓄水兩噸以上。
令人驚奇的是,仙人掌的種子含有足量的水和營養,即使脫離母體還能存活數月。除此之外,仙人掌還可以利用母株上產生的子球繁殖,這些子球落入地面即可生根繼續生存。
墨西哥是舉世聞名的“仙人掌之國”,那里的仙人掌科植物幾乎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以至于它在墨西哥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甚至被當作神明或是被看成是辟邪的神木。直到現在,墨西哥的國旗、國徽和貨幣上都有傲立的仙人掌。墨西哥城里也處處栽種仙人掌,有的高達15米,有幾百個枝杈,完全就像一棵參天大樹;最大的仙人球直徑有兩三米,重達1噸。仙人掌雖然呆萌,但它們的花絢麗燦爛,直徑最大可達60厘米。
仙人掌之所以能從美洲擴散至世界各地,研究人員認為,人類是其長距離傳播的重要媒介。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后,傳教士、殖民者開始將仙人掌植株運輸到世界各地。此外,以仙人掌果實為食的動物也是仙人掌遠播的途徑之一。
超強繁殖力“惹禍”
18世紀到19世紀,英國軍隊所著的是著名的紅色軍服。之所以選擇紅色,主要因為它是當時印染技術下最便宜、最容易獲得的顏色,而且那時兩軍交戰使用的多是黑火藥,一旦開火,戰場上到處都彌漫著黑煙,顯眼的紅色能夠很好地辨清敵我。
那么,紅色染料又是如何得到的呢?人們發現有種名叫胭脂蟲的小小昆蟲,其體內含有大量洋紅酸,可加工生產出安全無毒的天然染料,即胭脂紅色素。這種色素至今仍然廣泛地用于食品、化妝品、藥品等多種行業中,不過在19世紀化學合成色素興起之前,胭脂蟲紅色素主要用來染布。
為了獲得威武的紅色軍服,英國軍隊需要大量的胭脂紅作為染料。然而,當時的胭脂蟲養殖業早被西班牙所壟斷,胭脂紅在墨西哥(當時西班牙的殖民地)的出口產值僅次于金銀。僅在瓦哈卡地區,1758年至1780年期間每年胭脂紅的平均產量達到100萬磅。為了保持壟斷地位,西班牙人千方百計地保守飼養秘密。由于進口價格高昂,英國只得籌劃將胭脂蟲養殖業引入自己的殖民地澳大利亞。
胭脂蟲主要寄生在仙人掌中,既然要發展養殖業,首先須引入它的寄主仙人掌。根據資料記載,1788年第一批來自美洲的兩種仙人掌進入澳大利亞。沒想到的是,那里氣候炎熱干燥,雖然四面環海,但干旱或半干旱地區居多。被引入的胭脂蟲適應不了,很快死去,仙人掌卻如魚得水,在這個沒有天敵的環境里像野火一樣擴散開來。
到了1900年,仙人掌在澳大利亞的覆蓋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里;20年后,這片土地又擴大了近6倍——幾乎相當于英國的國土面積。由于仙人掌泛濫,這里已經完全無法耕種和放牧,農民失去了大片土地。
持續幾十年的人類與仙人掌大戰,由此拉開序幕。最初,政府發布懸賞,只要有人能想出鏟除仙人掌的辦法,就能得到豐厚的獎賞,但應者寥寥。渾身是刺的仙人掌不斷地刺傷人和動物,敗血癥事件頻頻發生,政府開始恐慌,隔三差五就會舉行治理仙人掌的會議。
無奈之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雇傭專人或是挖根刨土,或是火燒刀砍,甚至噴灑毒藥,但一直未找到“一招制敵”的辦法阻止仙人掌不斷侵蝕。而且在與仙人掌斗爭的過程中,人們也發現了這種植物無敵的繁殖能力,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在各種打壓下仍蔓延到昆士蘭等地區。
科學家對仙人掌展開大量研究,尋找它的死穴。直到1925年,人們才在阿根廷發現了仙人掌的天敵——仙人掌蛾,這是一種同翅目螟蛾科的昆蟲,原產南美洲,以仙人掌為食。這一發現對于澳大利亞政府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不惜花費大量資金引進仙人掌蛾。
仙人掌蛾果然不負眾望,科學家把它的卵放在仙人掌里,幼蟲孵化后就會侵入仙人掌內,等它們吃飽喝足,仙人掌也徹底失去了活力。就這樣,100人分乘7輛貨車,繞著整個昆士蘭和新南威爾士行駛,向土地所有者發放裝有仙人掌蛾卵的紙筒。從1926年到1931間,有20多億枚卵被分發出去。仙人掌蛾用七年時間逐漸殺死肆無忌憚蔓延的仙人掌,直到昆士蘭最后一片仙人掌集中區被摧毀后,7000萬英畝的土地才慢慢重新成為農耕地和牧場。
想來是曾經飽受仙人掌的折磨,為了紀念仙人掌蛾所做的貢獻,澳大利亞的人們還為它建了一座紀念館,入選為昆士蘭的文化遺產。
因仙人掌入侵而飽受煎熬的不只是澳大利亞,肯尼亞也為此事頭疼,現在正在全世界尋求更有效的根治辦法。
1940年,英國殖民者進入肯尼亞的同時,也帶入了當地原本沒有的仙人掌,作為一種籬笆使用。仙人掌非常“勝任”這一角色,不僅綠色環保,而且尖刺能成功阻止野生動物的侵襲。但最近幾年,這種植物在肯尼亞的生長逐漸失控。據國際農業生物科技中心統計,在肯尼亞萊基皮亞縣,這些生物已經占據了500多平方公里,以至于當地人把它們稱為“魔鬼仙人掌”。更可怕的是,肯尼亞大部分天然牧場正在被其占領,饑餓的大象不得不靠近人類居住區,雙方沖突不斷發生。而且大象吞食仙人掌后,就會被尖刺刺中,進入腸道造成損傷。這次仙人掌入侵也產生了連鎖反應,它正在影響著該地區整個生態系統,當地人對此感到一籌莫展。
為何不效仿澳大利亞的生物防治經驗?肯尼亞擔心大量釋放這種蛾子后,會造成另一種平衡被打破。他們正在尋找新的方法來合理利用這種植物,比如生產沼氣等。
“植物小強”里也有瀕危物種
不是所有的仙人掌科植物都能成為入侵物種,也有一些種類因為生長區域小,或者生長速度極其緩慢,再加上人類過度挖采,造成了它們的瀕危。
一份發表在《自然植物》期刊上的研究報告顯示,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478種仙人掌分別進行數據分析,依據它們的分布地區、數量趨勢、棲息地和生態環境特征、保存狀況、使用和貿易等因素,最終得出結論——接近30%的仙人掌品種瀕臨滅絕。
這份報告提到,看起來生命力頑強的仙人掌,有些也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嚴苛,一旦氣候或土壤被破壞,就很難繼續生存。在眾多破壞因素中,人類活動是導致植物瀕危的主要原因,如無節制的采伐利用、非法貿易等。間接原因則更為復雜,如大氣、水以及土壤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系統功能受損、植物所依賴動物群體的退化等。這些都會直接減少植物群體的數量或間接干擾植物群體的正常維持和更新,當特定植物群體的數量減少到一定數量,就會進入瀕危、極危、野外滅絕或滅絕的狀態。目前,在我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公布的2019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仙人掌科中共有39種被納入附錄Ⅰ內,均屬一級瀕危物種,比如花籠、龜甲牡丹等。
如果認為植物的滅絕對自然界影響不大,那就大錯特錯了。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自然界中生物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們同處于龐大復雜的食物鏈中,其中一種消失,將會使特定生態系統的功能發生紊亂、衰退直至崩潰。
仙人掌是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對于許多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所在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比如,仙人掌為鹿、林鼠、兔子等動物提供食物和水,這些物種有助于擴散仙人掌種子;仙人掌花朵為蜂鳥提供花蜜,蜜蜂等昆蟲對其進行授粉。可見,仙人掌如果缺失了,就會造成多個物種的紊亂。
一個物種的誕生可能需要數百萬年,但人類活動導致其永久消失可能只需要短短幾年。雖然有不少植物已經完全消失在人類的視線中,但是保護的行動只要開始就不會太晚,盡可能減少對植物的干擾就是人類最好的行動。
可做食物和清潔燃料
別小看呆萌的仙人掌,它有不少“超能力”,現在正在被人們一點點挖掘出來。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7年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應對潛在全球糧食危機,在墨西哥作為基本食材的刺梨仙人掌將大有可為。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2015年遭遇嚴重干旱,當地民眾關鍵的食物和水源、動物的草料都來自這種仙人掌。
墨西哥大規模種植刺梨仙人掌,把它作為食材、飲料,甚至入藥或制成洗發水,每年人均消耗6.4公斤。巴西、埃塞俄比亞、南非、印度等國也種植這種仙人掌,巴西種植面積達50多萬公頃,主要用作飼料。
糧農組織說,每公頃種植面積的刺梨仙人掌能儲存180噸水,足夠養活5頭成年牛。另外,這種作物可以改善土壤質量、利于大麥種植,同時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當然,刺梨仙人掌并非完美。它遭霜凍破壞后無法恢復,過高溫度下生長緩慢。不過,糧農組織仍認為,種植刺梨仙人掌利大于弊。
在“仙人掌之國”墨西哥,仙人掌還是清潔的汽車燃料來源。
當地工程師從2007年啟動研究用仙人掌提煉清潔燃料的方法,要提高效能,仙人掌產量成為擺在眼前的第一道難題。經過雜交、良種選擇、合理灌溉等方式,研究團隊多年后最終將仙人掌產量提高到每年每公頃800噸,是墨西哥全國平均水平5倍多。隨后,他們自主研發設備提取仙人掌中的生物質能。首先,選取葉片大、生長好的仙人掌,榨出其汁液并放入發酵罐,在密閉無氧環境中產生沼氣。接著,氣體進入過濾罐中分別濾去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成分,保證一定的純凈度和干燥度存儲以供使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可用來灌溉農田,剩余殘渣等也可用作肥料。根據測算,每噸仙人掌可產出100立方米清潔燃料氣體,所提供能源相當于100升汽油。
研究團隊的成果在2016年獲得墨西哥工業產權局頒發的專利,專利名為“通過厭氧消化從仙人掌提取生物氣體的工藝與設備”。目前,他們已和當地市政府簽訂協議,為政府用車提供生物質能。同時,任何車輛經過簡單改裝,加上儲氣罐便能使用這種清潔能源了。
在亞洲,仙人掌也有用武之地。日本愛知縣春日井市在開發以仙人掌為原料的飲食,很多當地人建有種植可食用仙人掌的專門大棚。當地種植仙人掌始于1959年,當時,一場臺風毀壞了果園里的蘋果樹和桃樹,只有栽種在四周的仙人掌存活,農夫們只好轉為栽培這種植物。20世紀60年代,日本興起仙人掌熱,春日井市有50多個農夫專門種植,到現在有30萬人口種植200多個不同品種的仙人掌。我國目前也有多個省份建有食用仙人掌的種植基地,梨果仙人掌就是其中味美清甜的新型水果,還有人用它來釀造自然香型的仙人掌酒或者入藥。
奇趣自然
駱駝吃仙人掌不怕扎嘴嗎
仙人掌在沙漠植物界處于唯我獨尊的地位,它們渾身的刺就是最好的防御武器,連大象、老虎看到都不得不回避,唯有駱駝絲毫不怕。這就讓人不解,駱駝啃食仙人掌難道不怕扎嘴嗎?
駱駝和仙人掌都是生長在沙漠中的生物,沙漠中惡劣的生存環境使得它們都進化出了獨有的本領。駱駝的鼻子構造異常,鼻腔內布滿彎曲微小氣道。當駱駝大量消耗水分時,其分泌物變得干燥,形成硬膜。駱駝呼氣時,這種硬膜能吸收來自肺部的水分;當它吸氣時,貯藏在硬膜中的水分又被送至肺部,循環不已。
長途跋涉的駱駝在干旱的沙漠中為了補充水分,只能選擇食用沙漠中唯一含水比較豐富的仙人掌來解渴。為了適應仙人掌的刺,駱駝進化出堅硬粗糙的嘴唇和舌頭,并且在口腔兩側長滿了圓錐形的乳突,這些乳突隨著時間流逝慢慢都已角質化,變得十分堅硬。而正是因為這些乳突的存在,讓駱駝在啃食仙人掌時避免被刺劃傷,同時也能幫助它控制食物朝同一個方向,以便順利吃下仙人掌。
另外,駱駝的口腔內部也非常粗糙厚實,即使被刺扎一下也不會感覺疼痛難忍。
釋疑解惑
仙人掌真能吸收電腦輻射嗎
很多人特地買來仙人掌放在電腦旁,就是因為聽說“它能阻擋電腦輻射”,真的是這樣的嗎?
專家表示,任何動植物及人體都有吸收輻射的自然能力,但目前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或研究證明,某一物種吸收輻射的能力特別強。仙人掌原本生活在沙漠地帶日照強烈的地方,是一種喜光怕陰的多肉植物,為了抵擋陽光中紫外線的侵害,也為了減少水分的蒸散,葉片表面積縮減,演化成針狀,它的這種外觀形態是適應自然環境的結果,但并不是說它就能夠吸收輻射。
電腦輻射釋放的電磁符號就像手電筒發出的一束光,它是一種直線行進的能量波,目前根本沒有任何物質可以使輻射能量波轉彎,“吸收”輻射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在電腦旁擺一盆仙人掌就能吸收輻射,減少對身體的傷害,是一種“想當然”的推斷,并沒有科學依據。再說,電腦輻射到底對人體有無影響,危害多大,也無定論。
除了防輻射之外,還有人認為仙人掌、蘆薈等吸附甲醛等有害氣體的作用強,因此拿來放在剛裝修完的房子里。實際上,恰恰是這種肉質植物吸附有害氣體的作用最差。因為葉面大、氣孔多的植物光合作用強,吸收有害氣體的效果自然更好,可仙人掌連葉子都已退化成刺,光合作用肯定很弱,防化學污染的效果更差。
雖然仙人掌不能有效吸收輻射,但在辦公桌上擺放一些綠色仙人掌,對“電腦族”倒不失為“養眼”的好辦法。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