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遂安伯胡同29號

2021-12-02 08:07:12

來源:北京日報

遂安伯胡同29號,在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一些南洋華僑知識分子進行聯誼社交的重要場所——南洋俱樂部。雖然這個俱樂部歷經城市變遷已不復存在,但是尋找遂安伯胡同29號的過程,仍是一段有所收獲和啟示的發現之旅。

南洋華僑精英曾聚于此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的黃賢強教授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南洋俱樂部——新馬華人在中國的第一俱樂部》,發表在新加坡著名中文報紙《聯合早報》上面,考證了南洋俱樂部的概況和主要創辦者。俱樂部在東城區遂安伯胡同29號擁有一個寬敞的庭院,還有一棟新建的三層中式主樓,內設24間客房。在普遍是平房的胡同里,俱樂部的設施條件堪稱優越。

出資興建者是馬來亞華人富商謝昌林(1875年-1948年),但謝氏一直在南洋活動,沒有踏足中國。這其中扮演關鍵性角色的是抗疫先驅伍連德(1879年-1960年),他利用人脈說服好友謝昌林予以贊助。俱樂部成立后委任了四位信托人,除了伍連德還有與伍氏同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學弟吳賚熙(1881年-1951年),另外兩位是都在北京協和醫學院任職的林宗揚(1891年-1988年)和林可勝(1897年-1969年)。他們大多出身南洋富商家庭,擁有留洋醫學專業背景。加上他們在北京的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集中分布于遂安伯胡同29號周邊,彼此交往極其方便,因此構成一個松散的南洋華僑知識分子精英群體。

南洋俱樂部主要招待來北京的南洋華僑華人,供他們落腳、聯誼。一些與南洋有關聯的人也會受到接待,在俱樂部內享受免費住宿,其中包括廣東人、福建人,因為南洋華僑華人群體大多由閩、粵兩省人“下南洋”而形成。來過遂安伯胡同29號的客人,就包括后來的中國現代婦產科泰斗林巧稚先生(福建廈門人)。

黃賢強教授文內所提及位置距離筆者的工作單位頗近,同事羅強幼時住在干面胡同,就讀于遂安伯小學,在他的指引下,筆者按圖索驥,踏上了尋找遂安伯胡同29號的尋訪旅程。

遂安伯胡同29號今何在

翻閱近代北京地圖可知,遂安伯胡同原先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胡同,東連朝陽門南小街,西未通東單北大街,而是向西北與西石槽胡同相連,長約六百多米。今天我們已看不到該條胡同,只能看到本世紀初被改造后高樓與商場林立的金寶街,并向西延長,與東單北大街相通。站在金寶街上,馬路南側已經沒有任何老房子,北側的建國門派出所和金寶大廈之間尚存一些原胡同平房,仍可看到遂安伯胡同25號、33號、37號等門牌。

遂安伯胡同29號的位置是否就在殘存的胡同平房之間呢?聯系胡同門牌號的變更來看,答案是另有其址。如今胡同門牌編號是自東向西遞增,路北為單號,路南為雙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整頓了一大批路名,比如遂安伯胡同南邊的無量大人胡同就改稱紅星胡同,而且改變了門牌編號規則,換發紅色門牌。而新中國成立前后,胡同門牌是藍色的,編號則是自東向西遞增,先北后南,不分單雙號。

《北京市街巷名稱錄》等資料也提供了有用的線索,遂安伯胡同的舊門牌起止范圍為1號至77號。近代建筑家華南圭有一處宅院在遂安伯胡同27號,舊門牌為12號。原北京電車公司在遂安伯胡同21號,舊門牌為10號。照此類推,我們可以猜測,南洋俱樂部所在的遂安伯胡同29號大約在胡同西頭,即今金寶大廈附近。

歷史上那些名人鄰居們

從民國初年到全民族抗戰爆發的數十年間,遂安伯胡同29號附近住過不少名人,留下許多風雨往事。南洋俱樂部的各界名人鄰居們,有跡可循者如趙元任、袁克文、俞振飛、楊嘯谷、許德珩、楊聯陞等。1920年10月底,英國哲學家羅素訪華時就與趙元任同住在遂安伯胡同2號,一直住到次年7月離開。

蔡元培故居在東堂子胡同西頭,更早前蔡元培曾住在遂安伯胡同4號,而且還發生過一件趣事。1917年周作人來京,到馬神廟北京大學欲拜訪校長蔡元培而不得,叫了一輛人力車想去遂安伯胡同蔡先生家。因周氏是紹興人,車夫聽他用蹩腳官話說了幾次也聽不懂,后來似乎聽懂了,于是起步出發。從老北大去遂安伯胡同應往東南走,車夫卻往西北走,將周作人拉到了四根柏胡同。原來,車夫把周氏說的遂安伯錯聽成了四根柏,鬧了個笑話。這樁烏龍,被周作人記載于《知堂回想錄》之中。

到了上世紀30年代,九·一八事變后抗日救亡風潮興起,住在遂安伯胡同14號的許德珩夫婦就是抗日宣傳先鋒。1932年12月13日,大批軍警來到遂安伯胡同,逮捕了許德珩,并查抄其家中大量的書籍、譯稿、手稿等。得知這一消息,蔡元培、宋慶齡等人多方設法營救。被羈押8天后,許德珩終于得以保釋出獄。他在致函給蔡元培時痛心地說:“此乃今日中國社會之整個的問題,非個人的問題也,誠以對外屈服,貪官污吏橫行,而欲使人民都俯首降心不講話,則中國只有滅亡而已。”黑暗壓迫沒有使許德珩屈服,他仍住在遂安伯胡同,繼續從事抗日救亡運動,直至“七七事變”后舉家南遷。

日寇侵占北平后,遂安伯胡同29號也不見往日的高朋滿座和歡聲笑語,1943年南洋俱樂部正式關閉,從此湮沒于歷史的云煙之中。

有關遂安伯胡同29號南洋俱樂部的更多細節散落在各類史料里面,今人很難為它拼湊出完整的圖景,只能留待進一步的挖掘研究。但華人俱樂部在當今的新加坡依然存在,有名的怡和軒俱樂部、吾廬俱樂部等都是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華人俱樂部,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參照和想象。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哲學所)

關鍵詞: 胡同 安伯

推薦閱讀

郭凱敏聲情并茂塑造楷模感人形象

發布于

王雷:從看客到掌柜用了21年

發布于

正陽橋鎮水獸的由來

發布于

月盛齋與前門之緣

發布于

首圖聯手魯博建魯迅文化推廣陣地

發布于

《鄉村愛情14》王小利版劉能歸來

發布于

“女強男弱”也能《幸福二重奏》

發布于

遠古書寫的力量與美感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