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田友:不要模仿,找到中國人的仙氣

2021-12-01 08:07:14

來源:北京日報

他的名字,人們未必熟悉,可提及其銅雕《轟炸》,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五四運動》浮雕,又讓人不免慨嘆天下誰人不識君。

今年是我國著名雕塑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原主任滑田友先生誕辰120周年,近日中央美術學院推出“勿失毋忘——雕塑家滑田友誕辰120周年紀念展”,讓更多人知曉這位藝術史上“熟悉的陌生人”。

言及滑田友,就不得不提他留在中國雕塑史上直接表達戰爭主題的杰作《轟炸》。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彼時正在法國留學的滑田友從報紙上得知祖國和家鄉人民正飽受日寇蹂躪。雖遠隔重洋,他亦感同身受,悲憤之情催促他創作出石膏雕塑《轟炸》——年輕的母親回首眺望天空中猙獰的敵機,右手緊摟著未滿周歲的嬰兒,左手拉著幾歲大的兒子,于驚惶中奔走,躲避日軍的狂轟濫炸。若細觀之,可見母親身軀左側繃成一條近乎筆直的斜線,傳遞著呼之欲出的緊張感,然而,母親并沒有被嚇倒,依然如雕塑般矗立,象征不屈與抗爭。《轟炸》不僅被視作藝術品,更化身承載歷史的文物:是藝術家為一段苦難歷史雕刻的紀念碑。

鮮有人知道,這件作品最終完工耗時數年之久。原來,在草稿出爐不久,德軍便占領巴黎,滑田友只得將包括《轟炸》在內的一批創作稿藏于地下室煤堆,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它們才重見天日。1946年,當銅鑄雕塑《轟炸》甫一問世,瞬即引發剛剛歷經戰爭創傷的法國人的共鳴。滑田友也憑借此作成為第一位被寫入法文版《世界美術百科全書》的中國人。

在滑田友的研究者眼里,他創作于1930年的木雕《小兒頭像》,無疑是一件其命運轉折之作——為他牽線徐悲鴻。滑田友早年跟隨父親學過木匠,木工雕刻了得,加之在師范學校藝術系學過國畫、素描,面對的模特又是自己三歲的兒子,這件木雕堪稱他造型能力與愛子情深的完美結合。在家人和友人鼓勵下,滑田友將這件作品拍成照片寄給時任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藝術系主任的徐悲鴻,征詢可否成其門生,徐悲鴻看后大賞:“中國現在恐怕還沒有人能刻出這樣的雕像,你不必進中央大學,我愿與你為友。”

很快,這位偏居蘇北小縣城的小學美術教師來到上海成為雕塑家江小鶼的助手。這一時期,滑田友還參與了一項宏大工程——由蔡元培發起的蘇州保圣寺唐代雕塑修復。經歷千年風雨的雕像早已面目全非,修復人員只能依靠照片作參考。也是在這里,滑田友開啟了他之后轟動中國雕塑界的“六法”研究。“六法”由南齊繪畫理論家謝赫提出,分別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傳模移寫、經營位置、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對“六法”的鉆研、借用,讓滑田友摸索到修復的方向。讓昔時神采飛揚的羅漢塑像重回唐時風流的同時,由他奠定的“雕塑六法”漸趨成形。

滑田友早期代表作《陳散原像》即佐證了這一點。1932年,政治抱負受挫后投身文壇的陳散原(系維新巡撫陳寶箴之子)八十大壽。當時,江小鶼和滑田友分別為老人塑像,陳散原對后者所作更滿意,欣然收下當壽禮。作品既以寫實手法雕刻輪廓,又融入灑脫睿智的詩人風度,隱約可窺見滑田友已摸索出一種全新技法——形似之外,更要將靈魂注入其中。

再觀滑田友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五四運動》浮雕。不同于歐洲明暗對比強烈的手法,他運用中國傳統的迂回構圖法,造像趨于平面化,裝飾性的人物線條紋理吸收了中國佛像的雕刻手法,凝練且富于韻律。吳作人對滑田友雕塑有此一評:其雕塑藝術的確做到了中西合璧,熔鑄古今。既體現了西方雕刻的精神,又充滿了中國文化之神韻。

梁漱溟曾指出,中國古代向外索求的物質文明不發達,導致向內窺求的心理文明高度發達,而寫意藝術正是由發達的心理文明孕育而成。不過,相比畫派迭出的中國寫意繪畫,寫意雕塑就顯得冷清多了。

但中國雕塑并不缺乏寫意的基因。從最原始的圖騰,到祭祀、陪葬的作品,它們表現的并非真實的人,而是承載一種文化觀念,表現一種信仰、一種崇拜。

在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看來,與西方以“人”為中心的觀念不一樣,中國傳統雕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偏重精神性的意象造型。“中國現代寫意雕塑,正是將傳統雕塑中的寫意精神與西方寫實主義中出神入化的形神表現和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的形式創造置于同一文化空間,打造出一種神似與形似之間的精妙平衡。”

“老師當年告訴我們,‘要熱愛中國的文化、中國的藝術,努力找到中國人的仙氣,不要模仿。’”滑田友的學生、年屆九旬的雕塑家盛楊認為,當下雕塑回歸傳統,就是要學傳統里的“仙氣”,所謂“仙氣”即中國人的氣質、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的氣派。在他看來,中央美院雕塑系的老先生都致力于融合中西而又各有特點。比如,王臨乙研究秦漢雕塑,曾竹韶研究北魏雕塑,滑田友研究唐代雕塑,傅天仇研究宋代雕塑,司徒杰研究明代雕塑。

他們求諸傳統又不盲從,因為他們深知:若只是形體準確,而無感情滲透,產生不了好作品。

關鍵詞: 仙氣 中國人 田友

推薦閱讀

郭凱敏聲情并茂塑造楷模感人形象

發布于

王雷:從看客到掌柜用了21年

發布于

正陽橋鎮水獸的由來

發布于

月盛齋與前門之緣

發布于

首圖聯手魯博建魯迅文化推廣陣地

發布于

《鄉村愛情14》王小利版劉能歸來

發布于

“女強男弱”也能《幸福二重奏》

發布于

遠古書寫的力量與美感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