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還“心債”的電影,感動就夠了

2021-11-20 09:31:21

來源:互聯網

拍攝人物傳記片,尤其是年代比較近的人物,實在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觀眾對傳主太熟悉,很難討所有人喜歡;傳主的家屬后人、親朋好友會提出各種要求和意見,對于藝術創作多有掣肘,一不留神就侵犯了誰的名譽權。向來出手慎之又慎的金牌制片人江志強執意拍《梅艷芳》,不為名利,只是為了當年梅艷芳想要與之合作電影的一個心愿,要幫故人償還這個“心債”。

梅艷芳這位傳奇巨星,的確是傳記片的絕佳選材人物,拍她在舞臺上的風華絕代,拍她從香港底層草根奮斗成頂級大明星的勵志經歷,拍她生命最后與癌癥搏斗的至暗時刻,拍她尋尋覓覓仍孑然一身的坎坷情路,拍她與“吸血鬼”原生家庭的恩怨糾葛……隨便拎出一個點,都大有發揮的廣度和深度。

也許是保險起見,電影《梅艷芳》選擇了一個最穩妥,然而也是最平庸的拍法,用編年史呈現她芳華絢爛的一生。影片把她生前那些是非和傳聞全都拋在一邊,從她對舞臺的熱愛眷戀和她與親友、粉絲之間的動人情誼兩個方面出發,還原她作為“香港的女兒”這一身份。在對人物和事件的還原上,電影做到了高度尊重,基本沒有自由發揮,還剪輯了大量紀實影像資料穿插在電影中,重合度相當高。

飾演梅艷芳的新人演員王丹妮,從劇照上看與梅艷芳的外形并不相似,但在電影里卻是一大驚喜。她在拍攝前接受了長達半年的特訓,對著視頻模仿梅艷芳一顰一笑,苦練唱跳,最終的效果也證明勤能補拙,她在表演時的信念感極強,抓住了梅艷芳自信堅韌的神韻。

梅艷芳是舞臺上的百變天后,從歌舞片的角度看這部電影的觀賞性較強,全片從頭到尾用大量音樂和舞蹈展現她在舞臺上的無限魅力,甚至許多配樂的旋律都來自梅艷芳的代表金曲。“慢歌要唱出唏噓,快歌要唱出反叛”是梅艷芳對唱歌的獨到見解,熟悉香港流行音樂的觀眾看這部電影一定很享受,那些經典曲目在電影里得到了充分重現,感染力十足。

梅艷芳被譽為“香港的女兒”,不僅僅因為她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她的成長和成名都與香港的發展息息相關,更在于她代表著一種奮斗不息、樂觀昂揚的香港精神,以及她在功成名就后對這座城市的反哺。她不遺余力地做慈善,身先士卒推動香港文娛事業發展,態度謙和地提攜后輩,都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欽佩。電影以片尾的1∶99慈善演唱會,突出表現了梅艷芳的這種“大愛”。

影片的布景、服裝、攝影采用復古風格,大量霓虹色調刻意致敬上世紀的香港,那是香港電影、香港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群星云集,姹紫嫣紅,梅艷芳則是那個年代最閃耀的一顆星。

許多觀眾直到電影字幕播完后,都沉浸在電影氛圍中不愿起身,這已經證明了影片某種意義上的成功。雖然不知道觀眾是因為梅艷芳本人而感動,還是因為電影而感動,但至少這部電影讓我們再度想起了她,不是嗎?

關鍵詞: 償還 心債 電影 感動

推薦閱讀

郭凱敏聲情并茂塑造楷模感人形象

發布于

王雷:從看客到掌柜用了21年

發布于

正陽橋鎮水獸的由來

發布于

月盛齋與前門之緣

發布于

首圖聯手魯博建魯迅文化推廣陣地

發布于

《鄉村愛情14》王小利版劉能歸來

發布于

“女強男弱”也能《幸福二重奏》

發布于

遠古書寫的力量與美感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