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11:17:34
來源:互聯網
我們更愛科幻還是更愛《三體》?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三體》的影視化作品?這怕是很多《三體》粉絲近些年來的愿望。
隨著《三體》在國內國際上不斷拿獎獲得關注,作者劉慈欣的版權交易也異常活躍,隨后奈飛和騰訊相繼公布了演員陣容和預告片。
人們終于明白,電視劇版《三體》真的要來了,而且一來就是倆。
和絕大部分擁有大量粉絲的小說改編作品相同,這一東一西兩個版本,好像都不那么讓粉絲滿意。
好不好再說,先拍出來看看吧,持這樣觀點的《三體》粉絲并不在少數,這些年來,他們反復經歷了幾輪期待、跳票、失望的循環,現在反而把期待放得很低。
看過《三體》的讀者都會知道,這注定不是一部容易影視還原的作品。
兩個《三體》
10月29日,奈飛(Netflix)公布了電視劇版《三體》的演員陣容,短短5天后,騰訊視頻正式發布了電視劇《三體》的首發預告片。
在奈飛公布的演員陣容中,幾乎采用了全西方面孔呈現,僅有兩個華裔面孔,并沒有土生土長的中國演員。奈飛的《三體》劇集由《權力的游戲》制片人戴維·貝尼奧夫與D·B·威斯擔任編劇與執行制片,該小說的英文譯者劉宇昆將與劉慈欣共同擔任劇集的制作顧問,中國香港導演曾國祥擔任導演和聯合監制。
而騰訊這邊,自然采用了全華班的陣容,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等人的選擇,相比起奈飛的版本,顯然更加契合原著粉對于小說角色的想象。
從騰訊公布的《三體》首發預告片看來,“你的人生屬于一種偶然”“整個宇宙將為你閃爍”“世界屬于三體”等臺詞的出現,還是頗為忠實于原著的。預告片畫面與配樂等營造的氛圍,也用了心思。但仍有《三體》原著粉絲看了預告片之后感到不放心,認為特效畫面不夠震撼,甚至有五毛特效之嫌,畫面不夠厚重,史詩感不足。
與此同時,原著粉對奈飛也并不信任,雖然奈飛有著科幻劇集的創拍的經驗和技術,但是能否消化和體會《三體》中深刻的表達,畢竟《三體》中的東方故事和韻味,不是可以單純地用美式超級英雄的思路可以替代的。
面對兩個版本,一位國內影視制片人對記者表示,從視覺呈現到制作水平,騰訊還不能與奈飛相比,但并不表明騰訊版的《三體》不值得期待。“在歷史觀和情感塑造上,與原著更契合的東方面孔會讓人們代入感更強。”
一位騰訊版《三體》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更多的拍攝和后期細節無法透露,但是整個團隊已經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和態度來面對這個作品,“也許制作和后期的投入比不上奈飛,但也絕對是投入了國內數一數二的資源了。”
此前,騰訊版《三體》總制片人李爾云曾向外界表示,《三體》這部劇從開發到落地前后總共用了4年多的時間,“我們不知道最后能做成什么樣的作品,但我覺得我們已經在做一件特別科幻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奈飛版《三體》,劉慈欣只是擔任顧問制作人,而編劇則是交給了《權力的游戲》的班底,那兩位編劇曾經因《權力的游戲》爛尾而飽受詬病,騰訊版這邊則是由劉慈欣親自操刀改編劇本,這讓原著粉對騰訊版《三體》有了更高的期待。
不在一個維度的比較
既然有了兩個版本的《三體》,勢必會出現比較,目前在沒有成片的情況下,推斷哪一方一定會在收視和口碑上拿到更好的成績,顯然不現實。
拋開二者在制作經驗、技術以及經費上的差距,根源上的不同在于面對完全不同的受眾,一切的不同其實都源自如此。
就像科幻作家陳楸帆對媒體表示的那樣,“兩個版本的出發點、目標市場、受眾人群完全不一樣,不能完全放在同一個平面上做對比。奈飛版《三體》面向的是全球市場,目標受眾以英文觀眾為主,因此人物設計會更國際化,議題設置也更偏向西方觀眾的口味。而騰訊面對的是國內市場,不向全球市場去回收票房,必然有成本的天花板。”
今年爆紅的《魷魚游戲》便是奈飛的一次值得肯定的嘗試,為了打開全球市場,奈飛出品的《魷魚游戲》選擇了韓國本土團隊來完成,劇情中貫穿著韓國本土的童年游戲,演員也是使用韓語進行對話交流。《魷魚游戲》在早期宣發中,除了在韓國和部分東亞地區進行傳播外,幾乎沒有在任何國家宣傳,足以見得,《魷魚游戲》的出發點就是立足韓國利用社交媒體的影響力輻射世界形成爆款。
反觀奈飛版的《三體》,由于奈飛并沒有進入中國市場,所以它不能如法炮制《魷魚游戲》的成功經驗,而是采用了傳統的西方科幻路線,面向西方受眾,從選角到編劇陣容和制作模式,必然會采用更符合西方審美的標準,劇情發展和角色性格也必然會向西方受眾傾斜,這也是曾經爆出劉慈欣在和奈飛的合作中并不滿意的一些消息的原因。
曾經,奈飛通過對其平臺上3300萬用戶觀看行為進行分析,發現用戶喜歡大衛·芬奇導演和凱文·史派西主演的電影,于是決定投入1億美元預算制作由兩位大咖參與的《紙牌屋》系列。雖然故事同樣是其取得成功的重點,但第一時間讓用戶感知的是視頻封面、內容介紹中出現的大衛·芬奇導演和凱文·史派西等名字,它們作為標簽被直觀呈現給用戶,也促成了《紙牌屋》大獲好評。
這種數據驅動的方式在《三體》劇集團隊中將同樣被運用,比如《權力的游戲》、《星球大戰》粉絲很容易就會被吸引,即便他們不了解《三體》,但由于主創曾經參與這些大制作作品,便會對于《三體》故事產生好奇,但這樣的方式對中國觀眾并沒有效果。
也就是說,奈飛版的《三體》壓根就不是沖著中國觀眾來的,作為一個成熟的商業機構,在投資和回報的考量下,奈飛版《三體》演員陣容選擇不被國人接受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騰訊面對的壓力其實并不大,此前所有號稱要開發的《三體》影視化作品,都沒有與觀眾見面,以騰訊的體量,完成這部作品的拍攝和播出,取得一個相對不錯的收視率,目前看來還是比較樂觀的。
較之奈飛,騰訊的短板其實在科學觀和特效制作的水平上,西方成熟的劇集制作系統中,不乏高水平專業的團隊加盟,職業醫生、職業律師、職業警察以及大量的科學家和行業從業者,來保證劇情的精準性和嚴謹性。反觀國內這邊前些年來以明星大腕為主體的拍攝模式,這些以“顧問”身份加入劇集的人最終提供不了太多的建議,淪為既不能“顧”也不能“問”的尷尬角色。
這就導致國內了不少以行業劇為代表的作品漏洞百出,人設崩壞。
這樣的情況對于科幻題材作品來說就更為重要,諾蘭拍攝的《星際穿越》因為有了物理界巨擘基普·索恩的深度參與,使得該片經得起最嚴苛的科學審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20世紀60年代就成立了娛樂業聯絡部,提供技術建議、會晤科學家、分析劇本,還把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組裝大樓、發射臺及著陸設施等供攝制組使用。
動畫片《冰雪奇緣》在制作初期,主創團隊與一家冰雪科學實驗室深度合作后,科學家給予了動畫創作者更多的靈感,其中包括降雪的速度,冰面上的摩擦系數等細節問題。
這方面的合作對于科幻題材來說尤為重要,好作品被接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會輕視觀眾的智商。這也成為大量《三體》的原著粉最擔心的一點。
據悉,騰訊版《三體》組建了一個由20余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構成的科學顧問團,對《三體》劇集涉及的科學問題,包括劇本、演員、場景、道具以及制作中任何與科學相關的要素提出建議,讓劇組可以在科學真實的基礎上,去發揮藝術想象。
畢竟,誰也不想再看到披著科幻外衣談戀愛的青春偶像片了。
是開始,但不是結束
雖然2019年《流浪地球》燒起來的那把大火,被暑期檔的《上海堡壘》澆得透心涼,但沒人會輕看科幻題材影視作品對于受眾的吸引力。
《三體》的小說完成于2006年,三年后以拍恐怖片出名的導演張番番就找到劉慈欣購買了影視化版權,相傳當時的版權交易費用非常低。此后,《三體》的電影版權輾轉到了游族網絡全資子公司游族影業手中。
由于難度太大,過去多年來,《三體》影視化改編已經流傳成一部血淚史。2015年,張番番執導的電影版《三體》正式開機并在當年殺青,原計劃在2016年暑期上映,但就在預告片放出來不久后,在粉絲的一片罵聲中,電影版《三體》的上映日期卻無限擱置,后來有業內人士透露,該部作品在拍攝中遇到了技術性問題,以至于后期無法完成。
至今,人們都沒有見到張靜初和馮紹峰的那個版本。隨后傳說過各種版本的消息,最終人們也沒有見到《三體》的成片。
但網友自制的三體同人短片《水滴》獲得3000萬次轉發,B站用戶自制《三體》動畫獲得1.2億次播放,無不展示著觀眾對于《三體》故事的高度熱情。
劉慈欣曾說過:“我著手寫作的是一個超越了時間和國家、文化、種族的故事,一個強迫我們去考慮全人類的命運的故事,看著這個獨特的科幻概念傳到全球,獲得喜愛,對于一個作者來說是極大的榮耀”。
目前看,《三體》顯然是必須要突破一個大關。如今,《三體》的影響力卻不局限于科幻圈層,它的故事性、文學性和普世價值,已經影響到大眾圈層,讓那些對科幻不感興趣的讀者開始探尋科幻文學的魅力。隨著劉慈欣獲得第73屆雨果獎,《三體》在全球帶來了一波文化浪潮,并將中國科幻的獨特魅力推向全世界,實現了文化輸出。
與此同時,劉慈欣創作的更多的科幻作品都將被搬上銀幕,《鄉村教師》、《超新星紀元》、《微紀元》、《球狀閃電》的影視版權都被多家買走。希望它們都能復制《流浪地球》的成功。B站也將推出《三體·持劍》《三體·破壁》《三體·面壁》共三季動畫。
雖然,人們都知道《三體》改編的影視版本遲早要來,但是從最近幾年的科幻題材影視作品來看,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
《星際穿越》中國市場重映十分冷清,《降臨》《湮滅》等口碑硬科幻作品也收獲票房寥寥。近期上映的《沙丘》也因其嚴肅內核遭遇中國觀眾“設定精彩”和“全是睡點”的兩極化評價,帶有高度哲學性和泛宗教性思考的科幻作品,中國觀眾們對其并不友善,很多觀眾并不明白,科幻題材不是為了炫技而生,更加無需承擔科普的責任,它更多是一種人類面對未來和未知時展現的想象力與反思。
很遺憾,我們的《三體》,也是這樣一部作品。我們的觀眾究竟是更愛看科幻題材,還是更愛從中國走出來的《三體》?當兩個版本的《三體》都和觀眾見面后,問題自然就有答案了。騰訊版《三體》已經殺青,奈飛也不會讓觀眾等太久。
想到這里,更多的三體原著粉一定會想起那句話來: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