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15:01:38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10月9日周六,時逢寒露。伴隨著綿綿秋雨,故宮以東·書香之旅”第17站走進文沁閣書店。
書店位于東城區(qū)東直門內(nèi)北小街,藏書3萬余冊,面積1000余平米,圖書區(qū)、茶歇區(qū)、咖啡區(qū)、活動區(qū)、文創(chuàng)區(qū)裝飾雅致,書香氛圍濃郁,因為讀書活動豐富,獲得過“北京特色書店”的殊榮。
考慮到國慶節(jié)后的首個周六是工作日,圖書館將活動時間定在了晚上五點至八點。
與每次活動一樣,總有幾位熱情的讀者早到。
四點剛過,馮老師、王老師兩位讀者,緊隨圖書館員腳步走進書店,并在微信群發(fā)照片、點評。
“這兒的環(huán)境真好,寬敞、明亮。書架有特點,您看,是不是有點像陶瓷拼片的感覺。”
“瞧,那邊還有個面積不小的茶室,綠植的擺放和優(yōu)雅的設(shè)計,清新自然。二環(huán)以里,寸土寸金,能開這么大個書店,是真情懷!”
“書架不高不矮,閱覽座位不少。椅子上軟墊的設(shè)計,老年人坐著不累。一會兒聽講座時,您就坐這兒。”
讀者王老師對讀者馮老師邊對邊將照片發(fā)到群里,引來群內(nèi)讀者的紛紛點贊。
此次活動紀念票的一面,是古樸典雅的文沁閣書店,另一面是夾竹桃花,配有北宋詩人曹組《夾竹桃花》詩句:
“曉欄紅翠凈交陰,風觸芳葩笑不任。”
票面上還有老舍散文獎獲得者肖復(fù)興的親筆簽名。
書店印章采用的是壽山石料,正正方方五十毫米,篆刻“文沁閣”三字,氣魄雄健。
在紀念票面上鈐蓋印章,需要一定的技巧,這更離不開多才多藝的熱心讀者---王蘇華老師。只見她站在簽到桌旁,以左手固定印泥盒,用右手拿起石印,輕輕快快地藮取印泥,略帶擦勢,邊蘸邊轉(zhuǎn),反復(fù)多次,使印面受泥均勻后,將印蓋在紀念票上,印一移開,引來眾人驚嘆。
“行文不懼秋風緊,沁墨仍需有雅閣。”
這也是王老師的即興之作,她解讀道:館員與讀者不怕秋雨風寒,相聚文沁閣品讀名篇佳作。
六點整,選書的讀者紛紛就座,開始聆聽高申老師的《老北京胡同與名人》講座。年長的老讀者,看到珍貴的老照片呈現(xiàn)出的舊場景,頗有感慨,不少人或用手機拍攝記錄,或奮筆疾書,留言紙上。
一小時后,講座進入交流環(huán)節(jié),圖書館員分編、加工的圖書也已完成。一些讀者移步簽到桌前,辦理圖書借閱手續(xù);一些讀者則在微信群分享選書、聽課的感受。
“寒露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周六日,但有書香便不同。”
一位在茶歇區(qū)選書的讀者,竟將宋代詩人杜耒的名句,篡改為上面的文字,卻也把相鄰幾位讀者的興致提了起來。
杜耒原詩: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但有梅花便不同。”
這位讀者將“寒夜”改為“寒露”、“窗前月”變成“周六日”、“梅花”改成“書香”,雖然消弭了原詩的意境,但卻直白地切合了大家今天選書、聽課、交流的雅趣。
五個小時的時間,三十位讀者選書二十四冊,總價值千余元。
“故宮以東·書香之旅”第十八站,選定在十月二十三日周六下午,地點是西西弗書店(國瑞購物中心店),位于崇文門外大街十八號國瑞購物中心二層。
讀者可通過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報名,名額三十個。
前六名報名并到書店者,可得到鄧友梅親筆簽名的紀念票。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