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特殊樂團是怎么建起來的?

2021-10-11 15:01:33

來源:互聯網

9日晚,一支相當特殊的樂團登臺保利劇院——100位演奏家全部是黨員,他們來自國內20余支樂團,由各個城市奔赴北京,集結成為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BMF節日樂團。在同為黨員的著名指揮家張國勇的帶領下,他們攜手蘭州音樂廳合唱團,以“在燦爛陽光下”合唱交響音樂會拉開了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大幕。

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要組建如此龐大的樂團,并在兩天半的時間內完成磨合排練,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古典音樂持續內循環的當下,這支樂團也許能帶來許多啟迪。

百名黨員演奏家如何聚齊

10月5日上午,在保利大廈,北京國際音樂節的節目總監涂松等到了武漢愛樂樂團的兩位演奏家,他們合影留念,手機上顯示時間剛過11點。而當6日的凌晨悄然降臨時,又有一位演奏家冒雨匆匆趕到。蘭州交響樂團長笛副首席沙蕾和同事們則在6日清早5點多搭乘最早一班城際列車從天津來到北京——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BMF節日樂團的演奏家們來自全國各地,想要讓大家齊聚一堂,著實是個大工程。

涂松回憶,大致從今年5月開始,相關的籌備工作就已經啟動,僅是摸清聯盟樂團中哪個聲部有黨員演奏家,就花去了近三周時間。初步名單擬定后,各地疫情出現反復,再考慮到樂團各自演出的實際安排,人選一直在不停變動,“意想不到的事情隨時都在發生。”10月5日當天,在安排抵京演奏家入住酒店時,涂松接到電話,一名低音長號手因行程碼出現問題,無法前來。張國勇立刻聯系了青島交響樂團的首席長號,演奏家坐上飛機就趕到了北京,第二天的排練得以順利進行。沙蕾同樣是臨危受命,10月3日,她接到緊急通知,要頂替不能前來的樂手吹奏短笛。因為正在外地演出,樂器帶的不全,沙蕾用的短笛都是暫時向同事借的。

“一場音樂會時間不長,但它并不是能輕輕松松就呈現出來的。”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說。節日樂團的形式在音樂節歷史上并非首次,2017年,在第二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由9支國內樂團首席組成的節日樂團隆重登場,為那次長達10小時的交響馬拉松收官。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組建節日樂團難度更大,每次更換人選都會進一步牽出酒店入住、核酸檢測等各個環節,工作極為繁瑣。音樂節的執行團隊在經歷考驗的同時,也為同行們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20余支樂團風格如何統一

100位演奏家,20余支樂團,張國勇基本上都合作過,他非常清楚“每個團都有自己的歷史和風格”。怎樣融合不同的風格于一爐?6日排練開始后,這個問題不出所料地凸顯出來。

中國愛樂樂團首席曾誠一度感到緊張。在這次節日樂團中,曾誠擔任總首席。9日中午,距正式演出不到半天的走臺結束后,曾誠把一顆心放回肚子里。經過兩天半的緊張排練,樂團在碰撞和磨合中圓融了許多。

6日上午,演奏家們首次集結。人數最多的弦樂聲部共有近70人,除首席由張國勇確定外,其余座次均由抽簽產生。

和曾誠同一譜臺的節日樂團副首席來自廣州交響樂團。曾誠留意到,兩人對音樂的處理有著微妙的不同:“副首席看指揮的點,明顯會比我提前一個‘頭發絲’。”這些或小或大的齟齬在排練中處處存在,那是每支交響樂團獨有的氣質在演奏家們身上留下的印記,“在觀眾聽來,同樣一首樂曲可能速度差不多,但內在的律動就像脈搏一樣,是該往前走一點,還是要穩一點?弓法都要隨之調整,它也最容易讓樂團達到指揮想要的效果。”

“張國勇指揮排練時言簡意賅。”曾誠能感受到,他的針對性極強,比如6日下午,張國勇特地給管樂聲部加訓,仔細糾正音準等問題。但要帶領100人的樂團和70余人的合唱團絕非易事,“連奏的曲子要轉換調性和情緒,中間有四小節的大漸慢,它不僅要慢,更要演出張力,可是大家看指揮的距離不一樣,聽到的聲音也不太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指揮一人給出的示意已經不太足夠,于是,張國勇要求所有人看曾誠的上下弓和其他肢體語言。有了“舵手”和“領頭羊”,舞臺上近200人的龐大編制得以順利運轉。

“我會把這次學習的經驗帶回樂團里。”沙蕾是95后,去年才加入樂團,身處交響樂基礎相對薄弱的西北內陸,能與一線樂團和音樂家合作的機會不是太多。“如果說,從前各個樂團之間的交流更多集中在管理層,這一次,樂手之間真正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切磋。”曾誠說。

檢閱中國交響樂的發展水平

作曲家鄒野認為,“這場音樂會是對中國交響樂發展水平的一次檢驗。”之前,在安排曲目時,考慮到排練時間緊、任務重、人數多,鄒野和張國勇商量,拿掉演奏難度較高的《游擊隊之歌》,然而聽過排練后,他們決定把這首曲子加回來,因為演奏家們的職業水平完全可以駕馭。雖然有些樂團來自邊遠地帶,但顯然,交響樂也在那里生根發芽,得到了長足發展。

涂松不諱言,最初提出百名黨員演奏家的設想后,大家心里都在打鼓:萬一有的聲部沒有黨員呢?事實證明,黨員覆蓋了樂團的全部聲部。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認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21世紀以來,中國的交響樂事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疫情阻礙國際文化交流的時代背景下,古典音樂的持續內循環帶來了許多啟迪。余隆看到了年輕人迸發的生命力。這次登臺的蘭州音樂廳合唱團成立僅四年有余,許多成員都是90后,但在演繹《保衛黃河》等經典作品時,他們的歌唱很有感染力。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則建議,節日樂團的形式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他也期待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在未來發揮更多的作用。

關鍵詞: 這支 特殊 樂團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