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08:01:36
來源:互聯網
作家李蘭妮新作《野地靈光》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該書記錄了作者在廣州惠愛醫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住院治療的過程以及對于精神病院內部的微觀察,描繪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態。
《野地靈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作者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親身感受這個沉默而邊緣的群體的憂歡苦樂,揭開籠罩其上的誤讀與偏見,還原具體鮮活的人的樣貌,探尋那道少為人知的幽暗深谷,揭示那個特殊領地的心靈奧秘和希望之路。該書充滿了強烈的人文關懷,具有超越作家個人、超越文學自身的社會價值。
研討會上,專家們分別從不同角度肯定了《野地靈光》的文學和社會價值,一致認為該書是用生命寫出的作品,為當代紀實文學創作提供了一種可能。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說,“在我記憶所及,我還沒有看到過這樣以非虛構的方式來處理精神病院或者精神病人這個群體的作品。”他認為,關于精神疾病的這樣的書寫、這樣的認識是特別重要、特別珍貴的。在這個領域里,李蘭妮做了重要的開拓。“她為此付出的一切,是用生命在為一個群體發聲。這讓我們滿懷敬意,也使得我們應該認真、鄭重地看待這部作品。”
在評論家梁鴻鷹看來,李蘭妮有一種“飛蛾撲火”般的精神。“這部作品的意義,既是一本療愈個人、安放自我的書,同時也是一本療愈他人、撫慰社會、警醒社會的書。所以,它有很強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梁鴻鷹看來,作家有一種獻身精神:她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治療,踩出一條路來,她用飛蛾撲火的精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介紹,自2008年出版李蘭妮《曠野無人》以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始終關注李蘭妮的寫作,始終關注抑郁癥乃至精神健康領域的文學作品。他為李蘭妮的創作態度點贊,“現在大家都在說‘深扎’,可是深扎到什么地方不一樣,她深扎到精神病院……她義無反顧地進去,到那里做最深刻可能也是最痛苦的生命體驗,這樣一種寫作態度,確實是讓人敬佩和驚訝的”。
在北醫六院教授黃悅勤眼中,《野地靈光》最大的亮點在于,作者以自己親身的體驗來講精神障礙患者的內心世界和所處的周圍的環境,這對于大眾來說,比專家坐在這侃侃而談效果更好,同時該書也向大眾澄清對精神疾病、精神病院的誤解。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舉辦。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