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23:31:35
來源:互聯網
國內脫口秀兩大門派,“南笑果,北單立人”。兩家公司都火,但火的方式大有不同。有《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兩大爆款綜藝傍身,立足上海的“笑果文化”有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與之相比,扎根北京的單立人喜劇卻如小火慢燉,看上去不聲不響,但日子過得也是有聲有色。
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目前已經簽下20多位演員,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上大放異彩的徐志勝、邱瑞等脫口秀演員都由“單立人”培養或參加過相關的比賽,“魔王”級的周奇墨則是“單立人”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這家公司已經以演員為核心打造一套從開放麥、商演到個人專場的進階演出體系,通過演出歷練和培養喜劇人才,保持高頻次的線下表演。有統計顯示,2019年,“單立人”演出數量接近800場。雖然戰略不同,但單立人喜劇和笑果文化都在中國脫口秀領域的拓荒階段扮演著重要角色。記者日前采訪了單立人喜劇的聯合創始人宮宇鵬以及他們的新簽約演員詹鑫,聊聊在北京說脫口秀的故事。
最早那批人喜歡到無法自拔
最早說脫口秀的人成長路徑大致相似,宮宇鵬說,“比如有人有國外留學的經歷,有人則是培訓機構的英語老師,語言上比較有優勢,接觸外來文化會更早一些。”比如“單立人”的負責人“石老板”,本名石介甫,蘭州人,在讀書時接觸到脫口秀后就非常喜歡。留學回國后,他發現國內也有人在做脫口秀,于是加入到其中。白天他是中規中矩的金融白領,晚上“變身”為脫口秀演員。石老板、周奇墨、劉旸和小鹿,不斷參加線下演出打磨自己,2017年,這四個人組建了公司。和石老板是大學同學的宮宇鵬主攻幕后運營,是單立人喜劇的聯合創始人。
不過,那時的脫口秀還是小眾文化,演出現場觀眾少到他們都不敢走,因為演員們會把他(觀眾)團團圍住。“演員得根據觀眾來沒來,決定這場演出什么時候開始。”宮宇鵬回憶,“當時一個演員一場演出費也就幾百塊錢,怎么可能養活自己?所以,最早說脫口秀的那批人真的不是看到了什么商機,而是很單純地喜歡它,喜歡到了不可自拔。”
2016年《吐槽大會》一炮而紅,脫口秀市場逐漸熱絡起來。宮宇鵬細數,現在北京的脫口秀團隊不僅有“單立人”,還有“北脫”等多家,“以前北京每周也就一兩場脫口秀演出,現在至少翻了三四倍,光我們就有五六場,另外還有一些‘開放麥’演出”。
演員的收入也有了穩定的增長,“一個水平相對不錯的演員,他的日常演出收入也會‘不錯’,有些實力比較強的演員,他的演出場次就排得更滿,此外還會接一些商業項目,參與創作、編劇等工作”。
每分鐘至少4個笑點
“單立人”的主攻方向是用線下演出的形式來持續地培訓、推出脫口秀演員。具體來說,一個新人演員或者是一個新段子需要經過“開放麥”的反復試演、打磨,當新人的內容質量和表演水平達到一定標準之后,可以參加商演,進而成為簽約演員。
“單立人”的核心訓練方式是保持高頻次的現場演出。宮宇鵬說,現在“單立人”即使是舉辦“開放麥”,也會保證觀眾人數達到一定數量,保持正式演出的感覺。同時,“單立人”的演員每天都會趕2-3場演出,石老板的信條是“練脫口秀就是見觀眾,次數越多進展越快。”以他的經驗判斷,一名普通演員在“單立人”的體系里,能在3-6個月的時間內達到及格水平。
能否出師,“單立人”有一個金標準,“現場演出每一分鐘至少4個笑點,并且至少積累了5-7分鐘的內容。而當一個成熟演員的表演內容積累到60分鐘左右,基本就達到了開設個人專場的水平”,宮宇鵬說。
脫口秀的求同存異
提到北京的喜劇藝術,人們一定會想到相聲,這門土生土長在北京的傳統說唱藝術。很多人會把脫口秀與相聲相提并論,甚至有觀點認為脫口秀會在未來取代相聲。
當記者問及在北京說脫口秀是否會和相聲之間形成競爭關系,宮宇鵬說脫口秀和相聲的功效其實很像,“我說的段子能夠安放在你的環境里,能與你產生共鳴,才能讓你笑出來,在精神上得到一種舒緩”。
在宮宇鵬看來,二者其實是并存的兩種藝術形式。具體運營商其實各有各的市場,脫口秀等新型喜劇它因為跟時事貼得更近,它更強調人的個性和創作力,所以說年輕人更加喜歡。而相聲相對而言它有很多的傳統活兒,它有很多的強調基本功的展示的那些東西,所以說它的受眾相對來講更傳統一點。
此外,相聲在北京積淀深厚,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北京脫口秀的觀眾又是怎樣的呢?宮宇鵬認為北京有最專業最厲害的觀眾,“如果為我們的用戶畫像,那么北京聽脫口秀的觀眾應該是這個城市的中堅力量,其中包括了互聯網從業者、金融行業的從業者、教育培訓人士、高校學生。他們的品位我覺得是真的很高的。從口味上,北京的觀眾更偏愛那種敘事完整結構,然后最好再有點深度一些。”。
青年演員的北京夢
詹鑫是“單立人”剛剛簽約的新人,是單立人原創喜劇大賽2020冬季賽的單口喜劇冠軍。詹鑫之前在沈陽說脫口秀。與臺上的侃侃而談,頻繁抖梗相比,臺下的詹鑫比較“蔫兒”,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
他說之所以開始說脫口秀,最初是因為自己做小生意失敗,賠了些錢,后來就沒再繼續做生意,因為喜歡喜劇就開始嘗試表演脫口秀。談到自己初次表演,他說還沒表演時自己不緊張,“等一走上臺,燈就打在你的臉上,你也看不清觀眾的臉,就是感覺臺下的觀眾全都看著你,那個時候腦子一片空白”。
提到為何來北京,詹鑫說自己主要是想提升自己,“總在沈陽演,不知道怎么提升。在北京有來自各地的演員,大家可以互相交流”。
在詹鑫看來,北京的觀眾看脫口秀如同看別的演出一樣,把它當作一件很“鄭重”的事情,看重作品的內核,追求作品的完整性,這也給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都是刺激他在北京打拼的動力。
手記
在脫口秀的屋檐下 互換生活中的哭笑不得
與其他喜劇行業不同,脫口秀演員都屬于“半路出家”,上臺說脫口秀之前,他們是學生、教師、醫生、程序員、警察、白領、藍領……這些形形色色的人能聚集在脫口秀這個屋檐下,在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善于挖掘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后分析加工,用一種調侃的、讓觀眾笑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用石老板的話說就是,“喜劇演員就是要把自己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
比如徐志勝,其實早在《脫口秀大會》之前,他就已經能“靠臉吃飯”。“幾乎沒有例外的,每次徐志勝上臺講脫口秀,他還沒開口,所有的觀眾都會笑。”龔宇鵬曾經評價。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突圍賽的舞臺上,徐志勝講了五分鐘調侃自己相貌的段子,獲得了全場起立鼓掌,此后在第二輪比賽中,更是拿下了小組最高分。羅永浩點評:“他過分利用了自己的長相優勢。”
邱瑞的梗來自生活中的糟心事。他曾經是北漂程序員,租房被中介重新定義一居室,遭遇最離奇的鉆石房…… 在真事的基礎上,邱瑞以程序員的嚴謹進行邏輯推理,“三棱錐的衛生間”的推理過程如下:首先,鉆石房里確實存在一個三角形的空間。他認為,這個形狀的空間是很奇怪的,但還不夠。在鉆石房不存在直角的前提下,他索性把所有墻都推歪,一個立體的三棱錐就出現了。那么,這個三棱錐放哪里最容易有沖突呢?他開始一一列舉:如果放臥室里,最多就是腦袋被擠一下;如果放廚房或客廳,除家具不好擺放外,也無太大影響;但如果放衛生間,“它應該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衛生間了。三角形的嘛,就算地震來了,也打亂不了我洗澡的節奏”。
北大女碩士“鳥鳥”的身上聚齊了三大標簽——喪、社恐、容貌焦慮。節目前的讀稿會,她永遠坐在后排的椅子上,因為這樣才有安全感。搭電梯時如果看見領導也在等,她會選擇走樓梯。明明同是北大校友,許知遠來講脫口秀,她是編劇團隊一員,但自始至終不敢上前搭話。脫口秀大會上,她把標簽說成了段子,讓同樣“社恐”的觀眾既心有戚戚又樂不可支。
脫口秀演員梁海源說:“脫口秀偉大的地方在于給無數不如意的人一個情緒的出口。”演員用自己的不如意講段子,觀眾聽段子消解生活的不如意,大家通過脫口秀,交換著生活中的哭笑不得,相互溫暖,各自療傷。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