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14:46:47
來源:互聯網
9月6日,原創現代越劇《祝家莊里的年輕人》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祝家莊彩排。該劇以“上虞創客”為原型,講述了一群新時代青年回鄉參與鄉村振興的故事。
上虞是祝英臺的故鄉,因“梁祝”故事而聞名。在傳統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第一句唱詞就是“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濱有一個祝英臺”。近年來,上虞創新推出鄉村振興合伙人計劃,推動本地能人回鄉、青年創業興鄉和市民下鄉休閑,1600多名大學生回鄉做“新農人”,形成了規?;纳嫌?ldquo;江南農小二”新農人聯盟,王園園就是其中的代表。2012年,“80后”姑娘王園園離開城市回鄉,在家鄉上虞承包下120畝土地,到全國各地尋找優質老稻種,成功種出“五彩米”,并通過規?;N植,帶領村民一同致富。她還開發出“五彩米”休閑觀光農業,做出了一篇“農業+旅游”的文章。越劇《祝家莊里的年輕人》就改編自這一故事,受到觀眾歡迎。
今年以來,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一系列充滿激情與溫度的文藝創作,讓更多人從中汲取到奮進力量。越劇《百忠書記》改編自紹興市上虞區長塘鎮桃園村第一任書記、浙江省勞動模范馮百忠的真實事跡,表現了基層黨員披荊斬棘的奮斗史;蓮花落《東山七畝之光》講述“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愛國愛鄉、自立自強的精神;舞臺劇《特殊的香煙》重現了戰爭年代隱蔽在上虞的地下黨員搜集情報、接送過往同志的歷史。
此外,本土作家根據當地歷史創作了《觀杰中隊:軍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鄉村女支書》等一批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學作品;文藝愛好者排演了大型舞蹈《渡江渡江》《大圍涂》等一批展示向上風貌的演出;文旅工作者策劃了6條主題鮮明的紅色線路;檔案工作者甄選了38件(組)當地珍貴檔案,采用實地拍攝、情景再現、親歷者及專家采訪等表現手法,制作成影視節目,用數字化方式再現歷史。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