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01:46:10
來源:互聯網
漫天飛雪的森林、冷峻復雜的目光、充滿隱喻的意象……光看片頭,恍惚間覺得自己看的不是《雙探》,是《真探》。
國產懸疑劇在質感方面的提升有目共睹,越來越豪華的演員陣容和制作班底,證明了行業對這類題材的看好。《雙探》對自己很有要求,打出的每一招每一式都一絲不茍,隔著屏幕,觀眾也可以感受到滿滿的誠意。
本片又有些像劇中的段奕宏和大鵬,憋足了勁想要證明自己,則難免用力略猛。父子的隔閡、陰暗的角落、人性的灰色……太多主題和要素匯聚于此,主創使勁兒攪動,結果,它們糾纏得愈發面目模糊。
不只是又一次“東北文藝復興”
越來越多的國產懸疑、犯罪類影視作品把鏡頭對準了東北。從《白日焰火》到《白夜追兇》,再到《無證之罪》,似乎都對這片土地著迷不已。這并不奇怪,與一線大城市形成鮮明對比的頹廢感、冰天雪地加茂密森林帶來的神秘感、富有特色的風土人情造成的陌生感……這些要素似乎都很符合人們對一樁懸念叢生的謀殺案的想象。
在近年來的大小熒幕上,我們見得多了。生活、工作雙失意,人生找不到出路,結果就是讓人走上不歸路。好勇斗狠、酗酒打架、遍地大哥,諸多影視劇給人的感覺是,到了東北那旮旯,你不犯罪好像都對不起腳下的土地。
但這可能只是對東北的刻板印象。東北犯罪故事的屢次上演,直接導致觀眾審美的通脹。再這樣下去,國產懸疑劇只會在獵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走火入魔——案件的奇葩也許能吸引眼球,但沒辦法和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好在,《雙探》并不滿足于“東北文藝復興”,它希望在原有敘事模式之外,為國產懸疑片開創嶄新的審美框架。《雙探》,走的當然是雙線敘事。段奕宏扮演的李慧炎為了追查被綁架的北京小女孩來到了距離北京一千多公里的雙塔;大鵬扮演的周游為了探究父親被殺的真相也來到了這個邊陲之地。兩人在追兇的路上逐漸產生交集,逐漸接近事件的核心……
但本劇真正的著眼點并沒有局限在“探案”中。兩位男主角從繁華的都市來到蠻荒的雙塔,是一種有意為之的隱喻:現代文明和野蠻殘暴之間,從來沒有涇渭分明,即使是在物質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
周游的父親為什么會被殺,還被割舌?隨著劇情的深入,答案呼之欲出:當年在雙塔老林場埋下的因,釀成了今天的果。我們可以把他的人生故事看作東北版的“罪與罰”,但更深刻的命題可能是,人們有能力創建現代化的光明都市,但無法洗去人性深處的黑暗。
在李慧炎身上,我們更能看到現代文明的無力感。雙塔的干警對他不可謂不熱情、周到,但他們的辦事原則,又與李慧炎格格不入:李慧炎等三個北京警察突襲林中小屋不成,差點損兵折將;審訊嫌疑人,當地刑警客客氣氣,人情大于規矩;想要驗尸,當地法醫兩手一攤,請李慧炎自己想辦法到省里找人。
最具象征意義的場景,是在冰天雪地中追捕綁架犯的李慧炎拿著手槍對著黑熊瑟瑟發抖。可見,《雙探》要講的已經不是東北那點事兒,而是隱隱透露出的對現代文明的憂慮:野蠻和暴力離我們一點兒也不遠,文明和規則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牢固。
每個人都有可能和李慧炎的兒子一樣,眼睜睜看著喜歡的同學突然間被擄走,消失在千里之外的未知世界,自己卻呆若木雞、不知所措。這才是我們在觀看《雙探》時最深的恐懼。
段奕宏與大鵬,為藝術追求而“錯位”
自己擔任主演,還是本劇監制,段奕宏的用心用力是可以想象的。比他更用功的,還有大鵬。其實大鵬的演藝生涯是很值得玩味的。早已不滿足于當一個“歡樂喜劇人”的他,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全面轉型。從《受益人》到《大贏家》,大鵬正在往正劇方向靠攏,而此前的一部《吉祥如意》更是充分展露出他的才華。
然而,不得不說,大鵬現階段最讓人接受的形象依然是表面上有點兒壞,內心卻十分善良的普通人。換言之,“接地氣”是他的殺手锏。可在本劇中,他飾演的周游卻是一個內心活動復雜、讓人捉摸不透的角色。他急于知道真相,又不能向外人說出想法,在隱忍和爆發之間,周游尋求著微妙的平衡。這不是大鵬的長項。盡管他很努力,但總給人一種錯覺——下一秒,大鵬就要給我們講一個冷笑話。
當然也能理解大鵬的選擇,只有多演這樣的角色,他才能徹底改變觀眾對他的印象。但不禁會想,他最適合演的,可能是段奕宏扮演的李慧炎。這個北京的基層刑警,工作上不算出眾,生活更算不得如意。上班在為自家的馬桶操著心,回家還要面對懶得搭理自己的兒子……這么一個有生活氣息的人物,大鵬不是更得心應手么?
可段奕宏和大鵬還是“錯位”了,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藝術理想。大鵬想證明自己完全可以“深刻”,段奕宏也想展示硬漢的“柔情”。觀眾的感覺可能就有些別扭——李慧炎的笨拙和周游的老謀深算,都不怎么可信。
太想出彩太過用力
眼下,“實力派演員+懸疑題材+緊湊短劇”已經成為不少平臺的標配。如果說一些國產劇因為制作粗糙顯得拙劣,另外一些作品的問題則是太想出彩、太過用力。
《雙探》的動作戲不少,段奕宏很拼,但真的有必要嗎?把很多集中的追逐、打斗場面去掉,似乎對主線劇情也沒太大影響。又比方說,本劇在音樂的烘托下,氣氛營造十足,但各種寫意的鏡頭又給出了很多無效信息,導致整部劇的節奏拖沓。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鵬在幻想中與死去的父親對話。又是古典音樂,又是哲學探討,看上去很有品位,但推理成分幾乎為零。可以說,主創千方百計把所有能想到的元素都往劇里塞,塞得汗流浹背,顧不上有沒有必要,以及塞的地方是不是合適。
這不只是《雙探》的問題。時下,不少懸疑劇架勢十足、題材抓人,但往往后續乏力。說到底,還是敘事不夠扎實,就好像《雙探》里被綁架的小女孩范曉媛,時而能和綁匪機智周旋,拉起汽車手剎獨自逃跑;時而又如大腦短路,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她的智商忽高忽低,完全淪為推進劇情的工具人,這也使該劇在10集之后漸漸露怯,吸引力下降。
如果本劇能夠果斷放棄那些華而不實的橋段和要素呢?由大鵬來演那個得不到兒子喜愛的中年頹廢父親,由段奕宏來演那個要為父親討回公道的法醫神探,兩條劇情線聚焦父子親情的和解,是不是會比現在的故弄玄虛、虛張聲勢要好一點?
深刻的主題、不錯的創意、敬業的演員、用心的拍攝……國產懸疑劇最需要補上的一課,可能是怎么把這些要素組合好。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