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建看得見、摸得著,北京萬壽寺修繕工地向公眾開放

2021-09-16 16:16:24

來源:互聯網

千龍網訊 9月16日,萬壽寺修繕工地開放日活動在北京萬壽寺內舉行。50余名首批觀摩體驗者走進工地現場,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演示,了解修繕背景意義,近距離觀摩體驗傳統古建筑修繕技藝。

萬壽寺于清代康熙至光緒年間共經歷過四次大規模重修與擴建,目前進行的是萬壽寺建寺以來的第五次大型修繕。修繕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修繕范圍是中、西路建筑,第二期正在修繕東路現存10座古建筑。

為充分展示萬壽寺及其修繕工程的過程與結果,本次工地開放日活動分為展示講解、現場觀摩及實際體驗三個部分。展示講解重點圍繞萬壽寺修繕階段性成果展開。現場觀摩內容為萬壽寺東路修繕過程中涉及到的“釘麻揪”等工藝操作。釘麻揪主要用于古建筑墻體的施工,即把制好的麻揪以梅花狀相互錯開釘入墻面磚縫內,在抹灰過程中將麻分成圓形摻在灰中,以提高抹灰層韌度和連接性能,避免墻灰脫落空鼓,起到固定墻體的作用。其中觀眾親手操作體驗了麻揪制作過程,即以苘麻纏繞竹釘制成麻揪。通過實踐,觀眾在了解麻揪工藝本身之余,也更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傳統古建復雜而精巧的工藝,以及工藝背后所凝結的匠心智慧。

據了解,萬壽寺作為皇家祝壽禮佛之地,建筑規格高,在裝飾細節上也有更高要求。向觀眾展示的萬壽寺第一期工程主殿椽頭彩畫貼金箔復原工藝成果,是用98%庫金制作的金箔裝飾彩畫,能夠增加建筑的輝煌效果。椽頭彩畫貼金共有9道工序,包括拍譜子、瀝粉、涂底色、嗆粉、掃粉、包黃膠、打金膠、貼金、走金等,廣泛用于宮廷、廟宇的貼飾。

公共參觀體驗活動是體現文物價值的一個獨特視角,在視工程具體情況并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施工現場由原有的獨立封閉式狀態變為開放浸入式場景,讓公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能體驗,有利于提升公眾的古建知識水平和文物保護意識。

關鍵詞: 古建 看得見 摸得著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