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拼湊湊的朋友圈是一個女人的半生

2021-09-13 12:46:23

來源:互聯網

“美女,我們家今天新到了有機蘆筍,你不來看看?都是新鮮的,炒肉絲炒蝦仁好得很……”忽然叫住我的人是超市有機蔬菜的銷售海英,我是她的老客戶,在她的柜臺買了好幾年的蔬菜,但要說認識海英這個人,還得從前幾年我們加了微信說起。

海英很喜歡在朋友圈里發照片與隨想,她的朋友圈里有過去,也有現在。我見過上個世紀80年代的海英,那時的她只有十幾歲,穿著白底藍花的連衣裙,推著自行車,在南京一個很有名氣的老工廠門前留了影。她的眼神與同齡的花季少女不同,充滿了倔強與不甘。

將海英過往的朋友圈拼湊起來,我知道那是海英第一天投入社會的洪流,對于即將迎來的職業生涯,海英沒有一絲期待,反而是帶有滿滿的怨恨。原本那天她應該坐在教室里,上節課老師教的《赤壁賦》還沒講完,海英的腦海里還清晰地記著那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然而那一切都與她無關了。

在那一天,海英還受到了她師傅的訓斥:“海丫頭,你想什么西大馬兒哈(亂七八糟)的東西呢?”王師傅的一聲訓斥打斷了海英對從前的眷戀,如今她需要面對的既不是課本,也不是顏料與畫板,而是眼前這臺似乎運轉了許久的機器,還有她手里的這幾把鉗子。海英的臉漲得通紅,王師傅卻沒有停下訓斥:“在工廠做車間工,最重要的就是要全神貫注,你想東想西的干么四(事)?機器可不留情,分分鐘讓你的手變殘疾!”

還有一張照片,是十年以后。那張照片中的海英已微微發胖,她穿著白色碎花襯衫,西裝褲,老北京布鞋,那天她考過了八級鉗工,與她的小徒弟在廠門前合影。與十年前不同,此時的海英滿眼都是平和,而她身邊小徒弟的眼神卻與她當年一樣。我從海英幾乎不打標點符號的朋友圈中得知,這師徒二人曾遭遇了同樣的不幸——輟學。

海英也終于在自己當了母親后,原諒了自己的母親。原來在她進廠的前一周,她的父親出了車禍,家里的頂梁柱沒了,母親的工資不夠養活全家。在父親單位工會的幫助下,海英頂替了父親的工職,進了工廠。她心中是有恨的,明明她在三個姊妹中學習最好,繪畫上也頗有天賦,但母親卻偏執地想要把上學的機會留給對學習完全不感興趣的弟弟……

讓人驚訝的是,海英居然還在街頭賣過餛飩。那張照片上的海英站在餛飩挑子前,拿著一個大鉗子,似乎是在夾蜂窩煤,照片下面的日期是1998年10月9日。那時海英已從國企下崗,她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包餛飩,熬制辣椒油,在南京的莫愁湖街頭支起了一個餛飩挑子,擺上了兩套桌椅。辣油小餛飩的生意很好,這個餛飩攤子養活了海英和孩子。可能那時的海英已經離婚了,因為那張照片被剪掉了一半,就像有個人在海英的朋友圈從來就沒出現過一樣。我以為從國企下崗后,改做小商販是個極大的心理挑戰,但海英卻在朋友圈寫道:這是我人生中的黃金歲月,賺的錢比在工廠干活多,給毛毛交完學費還能剩不少。

有一天,海英在朋友圈發出了一組油畫的照片,占滿了九宮格,海英寫上這樣一句話:感謝我的老師,我又重拾了美術夢。那些油畫很有故事,似乎能從畫中看到作畫者內心的堅韌與溫柔,與在超市熱情洋溢的海英完全不同,我評論道:“這都是你畫的么?”海英直接回了我一句:“對,喜歡就拿走。”

海英在朋友圈這些散落的記錄,拼拼湊湊起來,就是她過去的半生。她曾抱怨過命運的不公,也記恨過母親,自卑過,愛過,受傷過,艱難過,但這些都不足以擊垮這個熱愛生活,充滿斗志的女人。正如她那張取名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油畫,平靜的湖面是原本應該安逸的生活,而湖面上方的線條與波紋卻代表生活泛起過的漣漪。但湖面終究會平靜,生活也不會欺騙努力的人。海英年少時的最后一課,卻給了她一生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努力與拼搏,將從前過去的人生都一一找了回來。

關鍵詞: 拼湊 朋友 一個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