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伍福:這輩子就一件事,演朱德

2021-09-06 08:45:51

來源:互聯網

在特型演員里,飾演毛澤東、周恩來的演員有很多,但飾演朱德的只有王伍福。多年來,他已經在八十多部影視作品中扮演了朱德這個角色。

“向朱老總又靠近一步”,每當演完一次朱德,王伍福就有這樣的感受,他很激動,也很興奮,再回頭復盤審視自己的表演,會讓他更有動力去詮釋這個伴隨了他整個演藝生涯的角色。

對他而言,這種塑造永遠是一件充滿挑戰的新鮮事,他需要窮盡所有的精力,反復琢磨研究,推陳出新,在銀幕上成就更好的偉人形象。就像他不止一次告訴記者:“我這輩子就干了一樁事:扮演朱老總,而我最大的榮譽也是能演朱老總。每年清明我都要去朱老總的墓上祭掃,我的一生都有著對朱老總不可言喻的情懷,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最讓我欣慰。”

用近一年的時間準備《平津決戰》

為了揣摩朱德的神態、心理、動作,“從定妝到演出,前后近一年時間,我努力多讀多看,還在家里貼滿了朱德的工作照、生活照。”

有一段關于朱德的佳話,至今王伍福提起都津津樂道。那是小學二年級課本里的一篇文章——《朱德的扁擔》。

采訪中,他說起這段故事,語氣中充滿著對朱老總的敬意。“那時,朱老總是井岡山的朱軍長,紅軍的朱軍長。井岡山上生產的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寧岡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朱德就跟戰士們一起去挑糧,戰士們覺得朱軍長年齡大了,還要指揮作戰,一天多辛苦!可怎么勸說,朱德都不聽。戰士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不料,朱德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這樣誰都拿不走了。”關于朱德的事跡,王伍福了然于胸,他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對這個人物的研究上。

從1979年首次扮演朱德到今天,王伍福已在八十多部影視作品中扮演了這個角色。他始終將走進朱德的內心世界作為唯一目標,一心想著怎么才能演好,而這些努力和他人生經歷中的堅實積累不無關系。

13歲時,王伍福考進天津人民劇院的兒童劇團,因為家庭條件并不富裕,又是長子,考慮著進了劇團還能讓家里“解脫點兒”。可去了后,他才發現自己對演話劇有抵觸:“我總覺得話劇比較枯燥,好在我媽告訴我‘兒子,演話劇的都是有大學問的人呀,你看孫道臨就是大學生’。從那時開始,我決定要在表演上向前輩看齊,好好苦練一番。18歲時趕上戰友文工團招演員,我又戴著光榮花應征入伍。”

1979年3月,改變王伍福演藝生涯的機遇降臨了,在話劇《平津決戰》的朱德一角競選中,他經過試妝、試戲等多個環節脫穎而出。為了準備這個角色,他如同著魔一般,揣摩朱德的神態、心理、動作,“從定妝到演出,前后近一年時間,我努力多讀多看,還在家里貼滿了朱德的工作照、生活照。”功夫不負有心人,王伍福在《平津決戰》中演活了朱德。而更讓他欣慰的是該劇在中南海演出后,得到中央領導的一致好評。

每次回家都要給太太表演

“我愛人特關心拍攝,也特喜歡聽我講拍戲的故事,每次一回家就要和她‘匯報’,似乎一個戲要演兩遍,片場一次,家里一次。”

對朱德的準確把握來自于王伍福對其形象的了解:“朱德這個名字就是個響亮的名字,當年在延安,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就說,朱德這個名字很巧妙,‘朱’是紅色,‘德’是品德,朱德就是紅色品德。他一生吃苦耐勞,始終心系群眾。”所以,王伍福在扮演朱德時加入了很多接地氣的細節。1984年,他參演了大型歌舞作品《中國革命之歌》,并大獲好評,朱德元帥的夫人康克清看完演出激動得熱淚盈眶。

“很像,很像,告訴王伍福,演老一輩革命家,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繼承發揚他們的革命光榮傳統。”康克清的這句話,成了激勵王伍福前行的座右銘。隨后幾年,王伍福片約不斷,先后出演了《金沙水拍》《走出西柏坡》《朱德元帥》等多部影視作品,從井岡山時期英氣勃發的紅軍軍長到長征途中力挽狂瀾的朱總司令,從西柏坡運籌帷幄的統帥到新中國成立后寬厚慈祥的委員長,這些不同時期的朱德形象,被王伍福刻畫得栩栩如生。

戲外,王伍福也從未停止學習,就算不在片場,他也隨時處于表演的狀態。在王伍福女兒的記憶里,母親每天都要打電話問父親拍攝是否順利,也會等著父親從片場回來,哪怕到了凌晨四五點也要等,“我爸經常回家和媽媽聊拍戲,兩個人總是滔滔不絕,一見面就把這幾個月、幾天的拍攝經歷形成縮影,給我媽媽重新演一遍。”王伍福也證實了女兒的說法:“我愛人特別關心拍攝,也特別喜歡聽我講拍戲的故事,每次一回家就要和她‘匯報’,似乎一個戲要演兩遍,片場一次,家里一次。”

和英烈們相比拍戲有什么可抱怨的

“紅軍(長征)就是這么過去的,朱老總率領著大家,就是這么過去的。我們沒有敵人的圍追堵截,沒有戰場上的狂轟濫炸,就一個拍攝能有什么怨氣?”

演員拍戲,風餐露宿、遭遇危險是常事。1996年上映的電影《長征》,因為講述的是戰爭年代的故事,人都是比較瘦,王伍福需要為角色減肥,一天二兩糧食,還得吃減肥藥,引發胃疼。但他從不抱怨,將每一次成功克服困難都歸功于朱德精神的鼓勵:“拍攝過雪山的戲份時,一上去就有雪,凍得我們都說不出話來。但想想,紅軍就是這么過去的,朱老總率領著大家,就是這么過去的。我們沒有敵人的圍追堵截,沒有戰場上的狂轟濫炸,就一個拍攝能有什么怨氣?反而是有了力量,這是朱老總給的動力。”

而王伍福在表演上挑戰最大的一次,則是2001年播出的電視劇《朱德元帥》:“跨度太大了,從朱德29歲一直演到90歲。今天拍60多歲的戲,明天就拍30多歲的戲,甚至上下午拍的都是不同年齡段的戲。演員演好某一個階段不難,但如此大跨度的人物生涯,需要頻繁地換裝,調整心態。我不僅怕化妝造型與人物有偏差,還要研究明白如何將人物在每個階段中的變化由表及里地體現出來。”

其實,王伍福比誰都明白,做特型演員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說實在的,是比較苦,但我不愿意放棄,幾十年的努力啊,不能因為辛苦、待遇低,就不演了,我不忍心。而且朱老總的成就、人格魅力一直在感召我,每演一次都有不同的發現,都覺得和朱老總更貼近一步,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樣,演煩了。”這么多年,是朱老總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的人生態度在感染著他前行。雖然獲得過很多獎項,但王伍福說自己最看重的始終是老百姓,特別是朱德家鄉儀隴的百姓對他表演的認可。“我去儀隴時,一位老人曾握著我的手說,‘你多演一些朱德,就是對朱德家鄉人民的最大支持’,我一下子就落淚了。”

關鍵詞: 王伍福 輩子 一件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