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10:17:05
來源:互聯網
故事依然發生在劉震云文學地理上的故鄉——延津,主人公依然經歷出延津、入延津間的幾度回環,依然是身不由己的無奈與克服孤獨的尋找,劉震云依舊在慢條斯理、抽絲剝繭的敘述中梳攏萬事因由。劉震云長篇小說新作《一日三秋》可以被看作是《一句頂一萬句》的姊妹篇。只是,《一句頂一萬句》的終極孤獨在《一日三秋》中被具體化為關于求生的苦澀笑話。
讀《一日三秋》,有幾個不能忽略的關鍵詞。
因由
邏輯起點
第一個關鍵詞是因由,它是故事的邏輯起點。這個詞并不總是以顯在的形式出現,但在整部作品中卻無處不在。
敘事者在前言中交代,寫這部小說的因由是想以文字形式復現六叔的畫。其實“前言”就是作品的一部分。因為六叔的畫有的很寫實,有的很后現代,《一日三秋》的主體故事便在現實之上宕開一筆,以在延津人夢中索要笑話并可能索命的花二娘、櫻桃的鬼魂、算命的老董、下咒的馬道婆等為假托,來解釋和處理那些超現實的部分,以使人事因果總是有據可依。
故事發生在兩代人身上。陳長杰能娶櫻桃是因為他會“說戲”,由說動一部戲而說動一個人;櫻桃自殺是因為一把韭菜,也是因為花二娘沒從她夢里討到笑話,她必須死;櫻桃魂魄附體在李延生身上,是為了讓李延生帶她去武漢找陳長杰給自己遷墳;而她選擇李延生附體,是因為他們在《白蛇傳》里是夫妻。明亮六歲那年為奶奶奔喪獨自從武漢重返延津,是因為奶奶是他記憶里最親近、最有話可說的人;他十六歲輟學去“天蓬元帥”飯館做學徒,是因為父親斷了給寄養家庭——李延生家的生活費;他娶了馬小萌后,夫婦倆必須離開延津,是因為馬小萌早年丑事人盡皆知;二十年后夫婦倆在西安風生水起,多虧他年輕時在“天蓬元帥”學得的燉豬蹄的手藝;后來明亮返延津遷祖墳,為紀念奶奶去尋找奶奶家棗樹樹芯做成的匾;而幾個月后,那塊寫著“一日三秋”的匾被“找到”,明亮不計真假留下了它,只因為匾上的四個字“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意思,這在人和人之間,是一句頂一萬句的話。”
凡事皆有因由。這些明確的因果邏輯清晰呈現了故事主線。而即便是那些宕出去的枝蔓,劉震云也都不忘說清來龍去脈。有些從“因”講到“果”,有些從“果”倒推出“因”。沒有一條故事線索被他忽略,沒有一個人物被他拋棄。并且,劉震云筆下的因果邏輯從不是簡單的、表面的、直接的因果,而是福禍相依間產生的復雜的蝴蝶效應。別管那個“因”多遙遠,都不妨礙“果”的出現。所有的過去都與現在相關,也都影響未來。過去、現在和未來,像追著自己尾巴咬的小狗,兜兜轉轉,難解難分。劉震云以說書人的耐心,把生活中的驚心動魄和平淡無奇一律交代得有頭有尾,講述得津津有味。
萬物同理
哲學體認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