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08:16:10
來源:互聯網
千龍網訊 9月2日下午,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啟用儀式在北京人藝舉行,新劇場開始投入試運營。當晚,由馮遠征擔綱導演的新排《日出》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內曹禺劇場上演。《日出》之后還將連續推出新排曹禺經典作品《雷雨》《原野》。
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系北京市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項目,位于首都劇場東側,它的建成是北京人藝舞臺空間的一次重要拓展。“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凝聚了幾代人藝人的夢想和努力,未來將助推北京人藝創作、展示、匯聚更好的舞臺作品,更好的服務于首都的文化事業。”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表示。
北京人藝副院長趙同富介紹曹禺劇場與首都劇場舞臺等大,科技含量更高。
新劇場,打造戲劇新地標
新建成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建筑風格簡約現代,與其西側古樸厚重的首都劇場相互呼應,為王府井地區又增添一處重要文化地標。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總建筑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內設兩座專業話劇劇場,分別為1個700座的中劇場和1個200余座的小劇場。中劇場命名為“曹禺劇場”,藉此向北京人藝首任院長、劇作家曹禺先生致敬,同時也代表人藝代代相傳、薪火不息的藝術精神。位于三層的小劇場則沿用曾位于首都劇場南側的“人藝小劇場”這一名稱,意在延續人藝舞臺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舞臺記憶。
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投入使用后,與北京人藝現有的首都劇場、人藝實驗劇場、菊隱劇場共同構成錯落有致的專業劇場群,為人藝未來的創作和演出提供了更豐富的可能。首都劇場將進一步強化經典劇場定位,繼續為觀眾奉獻經典劇目和保留劇目,曹禺劇場則著重戲劇探索和創新實踐,以及國內外高水平戲劇作品的交流展演。實驗劇場和人藝小劇場將保持小劇場高地定位,發揮創作引領作用。菊隱劇場則致力于打造戲劇普及的公益平臺。
新空間,創造更多新可能
為創造全新的劇場體驗,北京國際戲劇中心設計方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空間打造出富于變幻的劇場效果。建筑外觀以簡潔的線條感強化光影層次,進入大廳,便可看到國內戲劇場所最高的冰凌狀玻璃幕墻,是一面長60米、高12米、3.2萬塊玻璃磚砌成的L形玻璃幕墻,構成觀眾廳主視覺,有效拓展了空間感覺和采光效果。動靜結合的投影墻,體現了現代感和科技感兼具的設計美學,深木色戲劇墻與劇場外古樸的四合院則呼應了人藝的傳統基因。
在舞臺設計方面,曹禺劇場采用“品”字形舞臺,總面積1071平米,可同時容納四個不同的場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場景切換并實現“推拉”“升降”“旋轉”多個維度的空間變換。舞臺前區可根據劇目需求,實現專業樂池、伸出式舞臺和擴充觀眾席三種功能,最大化滿足演出需求。觀眾席墻面提取北京胡同元素,打造出“灰磚”與“木材”錯落的設計風格,突顯“京味”特征。同時,這些凹凸不平、錯落有致的“灰磚”與幕天席地、環繞四周的“木材”,也共同構成了最適合話劇演出的建筑聲場,確保劇場每個位置都能得到最佳聲音效果。
位于三層的北京人藝小劇場則更加靈活,場內舞臺區、觀眾席均可根據需要調整變化,藝術家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創造舞臺新樣式,觀眾們則可以在這里欣賞、享受最具創造力的演出,甚至成為演出的一部分。
新劇場除滿足專業戲劇排練和演出外,還設有展廊、咖啡廳、文創中心、戲劇沙龍、露天休息區和地下停車場等公共空間,將推動北京人藝實現演出、服務和綜合功能的重要升級。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