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預約”八部,“顯微鏡”下的諜戰劇該如何突圍

2021-08-23 10:31:57

來源:互聯網

堪稱爆款的《叛逆者》過后,《衡山醫院》沒能延續諜戰題材的熱度。新劇播出十多集,無論討論度抑或口碑,都不及預期。同樣的諜戰類型,同樣的“偶像派+實力派”演員配置,甚至兩部劇都在“諜戰+”的選項里搭配了愛情,落差究竟從何而來?網絡平臺上不足200條的短評或許能說明些問題:不好不壞,將將及格。

事實上,《衡山醫院》面臨的窘境并非頭一回出現。縱觀國產劇類型市場,諜戰一支紅火了十多年,擁有相對穩固龐大的受眾群體。觀眾的基本盤也支撐了類型的穩定產出,僅2021年,熒屏上已“預約”了八部諜戰劇。但一邊是源源不斷的新劇享受著類型紅利,另一邊則是“流水線”般的及格之作不少,上乘之作稀缺。

觀眾變了嗎?至少從收官不久的《叛逆者》以及仍在不斷被懷念的《潛伏》來看,大家對諜戰類型的熱情依然在。但相比十年前,這一屆觀眾顯然更挑剔了。借用《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的話,如今是“顯微鏡追劇”時代。從這一層面來說,以信仰、智慧、邏輯、人性為內容王牌的諜戰劇若想突圍,首先得把觀眾當成專業級選手。

結局“預知”的信仰禮贊中,需要更多“叛逆”思維

關鍵詞: 顯微鏡 一年 預約 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