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09:22:10
來源:互聯網
日前,東城區創新出臺全市首個引導支持實體書店進商場、進樓宇、進社區、進園區的“四進”專項扶持政策,全面開啟“書香之城”建設新征程。通過空間對接、服務優化、宣傳營銷、引流增收等一系列創新政策,引導實體書店在商圈、社區、園區、樓宇落地開辦。
專項扶持政策不僅僅對實體書店推出真金白銀的經費補貼,還綜合實施四大類19項具體扶持政策的“組合拳”,比如通過為實體書店的文化活動申報審批“松綁”,甄選優秀指導項目做好供需對接與項目推薦,通過設立“一次性開辦獎勵”“連續運營一次性獎勵”“品質提升獎勵”“特色服務獎勵”等,引導實體書店行業求新求變。創新提出開辟“四進”綠色審批通道、出臺空間對接機制、建立實體書店發展聯盟、提供金融幫扶、培植“書香之城”直播基地、建設5G智慧書城等創新舉措,這些“點穴式”政策既解決實體書店發展的短期痛點,又打通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經絡”,為實體書店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2020年7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到東城調研時指出,城市既要有“煙火氣”,又要有“書香味”。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已連續多年將實體書店扶持列為全市折子工程和重要民生實事,將“萬人擁有0.8個書店”列入全市“七有五性”指標體系。
實體書店在東城區經營如何?東城區創新推出的“館店結合”模式給實體書店帶來了哪些變化?“書店+”模式如何通過“花樣翻新”,以文化業態激活“城市存量空間”?8月18日,記者實地走訪了東城區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書店和街區,探訪老城里的“書香味”。
更讀書社:書店和公共圖書館共存
早上10點,位于隆福寺的更讀書社開門營業,記者步入書社,一個巨大的白色破殼鳥蛋映入眼簾,“這里是一個小小的知識分享空間,科技感與設計感兼備,‘蛋殼’也寓意靈感碰撞和知識新生。”更讀書社的負責人羅峰說。
8月18日,更讀書社,顧客可以在這里買書、購物、喝咖啡、吃簡餐。記者 王貴彬 攝
更讀書社不單純以書店的面貌出現,這里有與圖書館合作的免費公共閱讀區;在書店區內還穿插著各類工藝品,并搭配品茶區,注重不同類產品的搭配銷售,顧客也可以在這里買書、購物、喝咖啡、吃簡餐。更讀書社里共有7個區域,包括公共閱讀區、餐飲區、活動區、潮流玩具、動漫專區等。動漫專區里小二樓打造成家里客廳的模樣,在這里會進行一些訪談節目的錄制。
8月18日,更讀書社內穿插著各類工藝品。記者 王貴彬 攝
羅峰介紹,東城區創新推出的“館店結合”新模式也在更讀書社有了實踐,即圖書館和書店結合在一起。公共閱讀區是書店和東城第一圖書館合作的區域,讀者在這里只需交100元押金,就能在自助借閱機上辦首都聯合讀者卡,每次可以借閱10本書籍,享受舒適的閱讀空間。圖書館為這里提供不低于6000冊的圖書,同時,在北京其他公共圖書館借的書,也可以在這里還。“公共圖書館+書店”的新形式,也是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以往圖書館因為基層網點少,只能服務周邊居民,通過和書店合作,能更方便居民借書還書,提高了圖書的流通率。
公共閱讀區是書店為豐富社區文化建設做的一個努力,“但同時這個地方也回報我們巨大的商業價值。”羅峰說,商業圖書館引流人們進店是很貴的,但公共閱讀區每天至少可以幫書店引流200人進店,書店為這些顧客提供免費的公共文化服務,顧客同時為書店其他的付費業務提供轉換。據測算,免費閱讀吸引過來的顧客,至少有40%至50%會在這里消費。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書店經營舉步維艱。更讀書社也對店內分區做了大調整。“現在可以看到,書籍只占到書店使用面積的40%,而原來書籍占書店使用面積的80%。當我們把書籍面積縮到40%的時候,我們書籍的營收提升了140%。”羅峰說,騰出來的空間用來增加項目引流,增加了用戶的消費欲望和停留的有效時長。
布衣古書局:立志要讓年輕人愛上古書
南陽·共享際位于東城區南陽胡同6號,灰磚砌成的墻體使它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而墻體中鑲嵌的幾塊透明玻璃磚,使這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建筑散發出一絲現代氣息。這里原來是中國對外演出公司用于審核戲劇的地方,經過改造,變成了以戲劇為主題,集劇場、文創工坊、共享辦公、商業于一體的文化社群。
8月18日,布衣古書局首家線下店位于東城區南陽胡同的南陽·共享際一層。記者 王貴彬 攝
“布衣古書局”是已經創辦了19個年頭的“布衣書局”的新創子品牌,首家線下店就選在南陽·共享際一層,開業已經有一個年頭了。34平方米的空間,書架上堆著一摞摞古書,大玻璃窗前的桌子上,也平攤著各種古書籍,使這里看上去并不像個書店,更像是一個展覽空間。
8月18日,布衣古書局展示和銷售明代以來的各種古書實物。記者 王貴彬 攝
“這跟我們布置的方式有關系。傳統古書行業的布置都是書根朝外,摞在一起,然后寫一個紙條。只有圈內的人才會來淘古書。對于很多不懂古書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看不懂就走了。”步衣書局創始人胡同說,在他的店里,將古書的封面展示出來,很多人感到很好奇,都會進來看一看。而店里的大玻璃窗全透明,晚上關了店門,人們通過窗戶從外邊也能夠看到古書大體是一個什么樣子。“這種布置改變了我們這個行業的規矩,過去古書‘黑著買黑著賣’的居多,你不知道誰在買,也不知道誰在賣,價格也不明,我試圖打破這種局面,只有年輕人愛上古書,古書才有未來。”
8月18日,布衣古書局展示和銷售的古書實物。記者 王貴彬 攝
據胡同介紹,“布衣書局”經過多次搬遷,目前落地于朝陽區高碑店民俗文化街,承擔著新書和舊書的線下以及線上銷售功能。“布衣古書局”則獨立出來,成為北京城內為數不多的民營獨立古書店之一,展示和銷售明代以來的各種古書實物,并且開展線下的體驗活動——“摸古書”,該活動今年以來已經舉辦15場,參與者包括各界的藏書愛好者,以年輕人為主。除了在店內舉辦之外,還深入社區及學校進行推廣,希望能借此帶動更多的人認識古書,喜歡古書。
胡同說,得益于東城區對實體書店的引導扶持政策,他才決定將書店開到南陽·共享際。“就拿房租為例,在這個位置,我這34平方米凈空間的營業面積,月租金5000元,比旁邊租房子住還要低。這樣一算,我一年不算人工成本,加上水電等成本大概7萬元,就很容易活下來。”
春風書院:打造社區居民身邊的多元文化展示空間
從南鑼書店向西,沿著地安門東大街步行200多米,就來到網紅打卡地春風書院。這也是東城區將文物活化利用的一個典型,將原先封閉的文物建筑變成了公共的文化空間,把文物的性能在傳承中做到保護,又在開放中做到建筑的展示。
8月18日,春風書院位于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東不壓橋胡同49號,是一座擁有600年歷史的古院落。記者 王貴彬 攝
書店位于南鑼鼓巷西側玉河遺址處,店門口的東不壓橋和河床都是古跡。書院也是一座擁有600年歷史的古院落,古香古色,老北京二進四合院,院內綠樹遮陰,處處散發著老北京的韻味。經過修繕復建后成為了春風習習品牌的第三家店一一春風書院。大門古舊斑駁,推開院門,院中散落著玉河庵山門、石碑、東西配殿地基遺址。
這是一家主營雜志的書店,雜志有別于圖書,它是一期一會,過刊不續。所以這里的書籍量并不多,云集了世界各地優質的雜志資源,數量在400多種以上,文化藝術、旅行美食、裝潢設計應有盡有,不但能吸引到真正需要這些書籍的顧客,還為周邊的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展示空間。
8月18日,市民在春風書院看書。記者 王貴彬 攝
春風習習品牌主理人葉子介紹說,春風書院提供一個基礎的公共閱讀空間,同時不斷組織新書分享、音樂沙龍等文化活動,并設置一個古運河文化的多媒體展示空間。“我們就是一個根植于社區的書店,與老街坊們關系非常熟絡,這里也是為社區居民提供活動的公共文化空間。”葉子說,書院最大的特色就是接地氣,有煙火氣。“平時我們會在晚上搞一些游戲活動,附近很多社區居民都會來參與,不管是評書還是京劇,街坊們都參與得非常開心。”同時書店也與公益組織一起發起進社區的閱讀活動,叫“小小圖書館”,主要做親子活動,加強社區的融合。
書香世業:圍繞“書店+”塑造鮮活的文化現場
從喧鬧的鮮魚口街拐入南曉順胡同,頓時清靜了下來。在這條古色古香的文化街區,可進店靜坐閱讀,可樂享一場讀書會,也可三五好友伴著氤氳書香品茗談天。東城區正在打造的這條“書香世業”文化主題街區,圍繞“書店+”塑造鮮活的文化現場,創新性地將書店與社交、服飾、茶文化、餐飲、酒店、戲劇等業態相融合,打造一個充滿生機的城市文化客廳。目前,街區一期正在試運營,二期正在建設中,整體將于年底正式亮相。
街區一期以服裝文化、養生文化、女性文化、茶文化為主題的四家書店已全部開業。“小書影”服裝主題書店以服飾文化閱讀類IP為切入點,打造集服飾、家居、生活為一體的新中式文化生活美學賞閱空間;“葉葉菩提”養生主題書店,利用中國古典建筑元素,融入人文社科、歷史地理、養生文化類書籍;“化蝶匯”女性主題書店主打融合型、主題體驗型女性閱讀空間,吸引女性參與讀書會、雅集體驗等;“書劍”古茶主題書店,打造“新中式茶生活文化”,帶動現代茶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形成。
8月18日,“小書影”服裝主題書店以服飾文化閱讀類IP為切入點,打造集服飾、家居、生活為一體的新中式文化生活美學賞閱空間。記者 王貴彬 攝
“化蝶匯”是國內首家粉色女性書店,粉色的紗簾,粉色的天鵝絨座椅,專注女性成長、女性智慧、管理哲學等書籍,一走進“化蝶匯”,其裝飾語言直指女性主題。同時也是一個讓讀書成為美好生活方式的社交平臺。“開辦三年來,我們已經舉辦了幾百場文化活動,每周日舉辦女性讀書會,并打造了多位領讀人走進企業,走進書店,走進社區領讀。”“化蝶匯”負責人董成成說,隨著東城區“四進”政策的發布,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擴大影響力,助力更多女性讀書成長,真正實現用書香引領美好生活的目標。
8月18日,“化蝶匯”女性主題書店主打融合型、主題體驗型女性閱讀空間,吸引女性參與讀書會、雅集體驗等。記者 王貴彬 攝
書劍古茶是一家書店,又不僅限于一家書店。書店設置了多個不同主題的品茶閱讀空間,分別以古茶、古琴、書畫展示等為主題,儼然一處雅致的文化客廳。“我們將打造‘一周一書一茶’品牌活動,通過每周閱讀一本書、品鑒一款茶、撰寫書評和茶評,不定期組織線下讀書品茶活動,讓其成為一處鮮活的文化現場。”書劍古茶書店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書店+”創新發展,賦予傳統書店新的生命力,這是東城區打造“書香之城”的創新之舉。東城區發布的引導支持實體書店“四進”實施意見,通過扶持政策鼓勵實體書店進商場、進社區、進園區、進樓宇,還鼓勵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在“書店+餐飲”“書店+文旅”“書店+戲劇”“書店+活動”等創新融合中,用文化業態激活城市存量空間。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