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 10:00:49
來源:互聯網
千龍網訊 “千秋詩史杜,獨立自蒼茫。”8月14日起,北京人藝再度上演原創歷史大戲《杜甫》。從一代詩圣的偉大精神到一個文人的真實可愛,舞臺上的杜甫是觀眾心目中熟悉的詩人,也是大家所不知道的凡人。
8月14日至25日,北京人藝再度上演原創歷史大戲《杜甫》。(北京人藝供圖)
2019年,編劇郭啟宏創作的《杜甫》被北京人藝搬上舞臺,這也是繼《天之驕子》《李白》與《知己》組成的“文人三部曲”之后他又一次將創作對準了“文人”。他筆下的杜甫,不是用著名詩篇去解讀作者,而是通過對其所遇所感等精神的描寫,塑造出一個立體鮮活的人。作品從“安史之亂”后杜甫的遭遇寫至他去世。其中既包括了他仕途的坎坷,生活的困頓,也有他與嚴武、高適、李白、蘇渙等其他文化大家的相交與相離,更有他面對現實生活內心的痛苦與豁達。“以往我們更多的是在仰視詩圣,但這部戲我們是在平視他。他的人生比較坎坷,但是我們在舞臺上并不是渲染這些悲苦,而是展現他苦中有樂的生活態度和豁達的胸懷。我們的文藝作品就是要傳達生活中的真實與希望。”導演兼主演馮遠征表示。
8月14日至25日,北京人藝再度上演原創歷史大戲《杜甫》。(北京人藝供圖)
一部描寫文人的作品,如何讓它在舞臺上講故事的同時更有文化內涵,還要兼具可看性,《杜甫》為此做出了多種嘗試。既有觀眾在舞臺上看到的浪漫寫意,讓人仿佛置身于詩歌的世界,也有“夢中夢”等層層空間之下,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還有去繁就簡的現實描寫,“比如觀眾熟悉的‘三吏三別’,我們用了白描的方式,去掉一切氛圍的渲染,就在客觀的講一個殘酷的現實。讓觀眾去自己對世間悲苦產生認知。”馮遠征說道。舞臺上著力打造一個詩人的世界,舞臺下也有互動和延伸——為了給觀眾沉浸式的體驗,從劇目開演前十五分鐘以及幕間休息期間,劇場都會播放由濮存昕等演員朗誦的杜甫詩歌,“這其中能喚起觀眾以往的回憶,又能產生對舞臺新的認知。”
8月14日至25日,北京人藝再度上演原創歷史大戲《杜甫》。(北京人藝供圖)
時隔兩年,重新打磨的《杜甫》再次出發在很多細節上都有了調整。“我會在一些段落把重的激情放下一些,比如杜甫最后的一大段獨白,要減輕蒼涼悲壯的感覺,加強灑脫的感覺,讓情感的爆發點在后面。我也會在其他演員身上提出這種要求,讓大家的節奏和情感表達更符合人物。”導演馮遠征介紹,而劇組的每一位演員,都在用自己的積累去豐富人物。雖然是古裝戲,但先理解后表達的臺詞,讓觀眾既感受到古人的韻律,又能代入今人的感受。楊明鑫飾演的嚴武,于震、孫驍瀟飾演的高適,鮑大志飾演的蘇渙,劉智揚飾演的李白以及劇中的女性角色——張培飾演的杜甫夫人、梁丹妮飾演的嚴母等這些圍繞在杜甫身邊的人物,一起構成了他生活的時代和他與人和環境的關系。喚起后人對詩人和傳統文化的永遠記憶。
此輪演出將持續至8月25日。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