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 11:16:00
來源:互聯網
中華文明獨特之處在于她的歷史。人民造就了歷史,人民喜歡歷史,人民也善于書寫歷史。據陳壽《三國志·吳書》,趙咨談論孫權時說道,“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這不知是否正史中最早提到“歷史”二字的。有人說,這句其實應該是“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這里的歷,是遍及與窮盡的意思。如此一來,趙咨的意思就成了:不是說孫權喜歡抽空看經典和歷史,而是說他不僅閱讀經典,還遍及史書,特別對那些傳說故事很有興趣。孫權的讀書方法和那些所謂的學問家有著很大的不同。
我們今天所謂的“歷史”,更多的是對古代故事的一種記錄,一種資料的搜集,或者一種獵奇般的講述,而三國人物卻對于歷史的理解是要遍及歷史書籍,從中尋找人生的智慧。如果我們用這個“歷史”的概念,那么“寫的歷史”就需要對過往的傳奇故事、歷史的文獻資料進行細致的研究和梳理,再用我們所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講述。這樣的歷史故事就不再是尋章摘句的文字,也不再是附庸于經典的傳記,而是一種值得我們花一些時間去閱讀與思考的“學習”和“學問”了。
一
通俗讀史,古已有之。從西漢時期的《趙正書》,到上世紀90年代的《雍正皇帝》,用故事的方式編織歷史,用傳奇的方式描述過去,一代代作家不斷創造,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作品。新世紀以來,更多的作家加入到通俗讀史寫作之中。向敬之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從事過多年古籍編輯工作、寫過十余年文史書評,除了重視第一手資料的采集與分析外,也以自己的寫作方式,走著一條特色新路,即:聚焦明清史實,在歷史敘述中生發趣味,在個性闡釋中飽含理性,在古今比較中注重史事,其作品與“諸生章句”截然不同,使文字有趣味,又有嚼勁。
“世事看弈棋,劫盡昆池灰。”歷史變局最直觀,也最為人所熟知。這些年,向敬之深耕明清歷史,從大大小小的史事中,從蛛絲馬跡的謎團中,從過往人民的生活中,解讀歷史變局,新近推出了《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和《雍正迷局》(上海三聯書店),把前期努爾哈赤的草創,至幾代人的定鼎中原之路,到康雍勤政的不同治術,再到乾隆即位之初的維穩,分為“定”“破”“奇”與“迷”四盤大局,幾近160萬字,以文獻的研究與影視的分析相結合,細審清代中前期史中的諸多細節與節點。
“悠悠成敗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終。”(文天祥語)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只要談起歷史,大家都能說道說道,從三皇五帝一直到晚清民國,人的悲歡離合,事的曲折傳奇,仿佛置身劇中一般。這就是歷史的局。它充滿了謎題,是為迷局;它思考世事,是為做局;它富含哲理,是為局勢;它曲折精彩,是為布局。
從古典的神話傳說,到架空的想象構擬;從典雅的史家書法,到通俗的民間文藝;從傳奇話本,到細說小史,無不展現了人民歷史學所具有的品格,即不同的敘述方法,多元的視角選擇,別樣的風格呈現以及詩意的趣味表達。這是一個人民歷史學的局,也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歷史文學,自然也離不開精心布局的歷史書寫。
二
人盡皆知,清王朝的布局,是從一段傳奇開始的。主角是仙女佛古倫,地點在長白山的一個水池,道具是一枚朱果。一部大清王朝的數百年歷史劇從此拉開了帷幕。此后的若干代人,從豪杰到走卒,從將相到百姓,如平民到王侯,如棋盤上的白子、黑子,隨著時事變化發展,布局謀篇、做局設局、破局定局,留給我們的則是一個又一個的迷局。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