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 09:46:02
來源:互聯網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自18世紀面世以來,憑借其深邃的思想深度、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也造就了眾多“紅迷”。無數文人熱衷于品讀它、分析它,并由此產生了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
“紅迷”的評判標準是認真地、完整地讀一遍以上,甚至是讀兩遍三遍,對作品有著最基本的了解,或者對作品中的人物、思想藝術甚至是作者的不同版本有自己的見解。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表示,據統計全國“紅樓迷”約有4500萬,紅學會會員有850人,遍及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
說不盡的“紅樓夢”
1921年,胡適的《紅樓夢考證》問世,提出要依據可靠的版本與材料,用實驗主義考證方法重新研究《紅樓夢》,隨后陳獨秀先生撰文《〈紅樓夢〉新敘》與之呼應。同一年,新版《紅樓夢》出版,胡、陳二人的這兩篇專文刊登書前,為序言,這就是有名的亞東本《紅樓夢》,“新紅學”的百年研究序幕也自此拉開。
百年之后,近日由中國紅樓夢學會、天津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紀念新紅學100周年學術年會”在北京香山舉行——巧的是,這里既有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第一站的雙清別墅,又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晚年生活場所。
百年來,前輩紅學家一代接一代,繼胡適、俞平伯、顧頡剛之后,以馮其庸先生為代表的新時期中堅力量開拓進取,留下了一串串光輝的足跡。
與“新紅學”相伴發展的,還有學術研究團體。197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正式成立,同年《紅樓夢學刊》編委會成立。1980年中國紅樓夢學會正式成立。
“紅樓夢中人”再相會
34年前,一場演繹人生百態的紅樓綺夢,被搬上電視熒幕,一時間萬人空巷,無數觀眾隨著劇中人物命運的興衰起伏感慨落淚。
1987版《紅樓夢》電視劇造就了熒屏經典,也成為《紅樓夢》這部經典文學作品影視化的典型代表。很多網友表示,“不管怎么重拍,都對87版的《紅樓夢》念念不忘,甚至對里面的每一個角色都發自內心地愛。”
這部電視劇也讓一群演員因戲結緣,產生深厚友誼。會上,眾多劇中演員再次聚首,尋找當年參演青春記憶,同時參與見證《紅樓夢》近百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
記者在現場看到,年近60的歐陽奮強一身運動裝扮,相比劇中扮相,雖然容顏見老,但依然豐神俊朗,言笑間依稀能看到賈寶玉的影子。演員鄧婕身著黑色套裝,搭配絲巾,狀態活躍年輕。
平兒的飾演者沈琳,是一位油畫創作愛好者,她創作的87版電視劇中人物形象油畫在會場參與展出,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體弱憂思的黛玉、英俊風雅的寶玉、服飾華貴的王熙鳳等人的形象躍然紙上。演員們紛紛和自己在劇中飾演的角色畫像合照,引來一波“回憶殺”。
“除了畫完了《紅樓夢》里的金陵十二金釵正冊,還畫了平兒、襲人等金釵副冊。”沈琳在媒體采訪時說。
經典IP多元化開發
據報道,從1924年梅蘭芳主演的京劇電影《黛玉葬花》至今,已有一百多部以《紅樓夢》為題材改編創作的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有30余部,電視劇多達70余部。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