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轍南轅》為何與現實南轅北轍

2021-08-06 14:16:46

來源:互聯網

確實令人意外。以刻畫小人物、人間煙火味見長的馮小剛,竟然走向了生活的反面。8月3日,一場娛樂圈“大腕”群集、擁有電影級攝影品質的網劇《北轍南轅》,迎來其會員收官之夜。網評4.8分!慘淡謝幕。為什么馮小剛首部自認“一點不將就一定不湊合”的網劇,卻得到了“懸浮”、“與現實南轅北轍”的普遍評價?

有人說,是因為拍小人物成名的馮小剛,自從變成大人物后,“也許已經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了”。雖然一心想要聚焦小人物,但卻難以真正透徹了解這個時代中小人物的真實生活,難以與當代觀眾產生共情?!侗鞭H南轅》中的五位女主角個個有錢、有人脈,不僅賺錢容易,而且從來不用周旋于柴米油鹽與出行、住房等現實問題,個個都與疲于應命的996普通青年不一樣。這些女性角色,是大多數人所觸及不到的,過于浮夸的人設,讓大多數人難以共鳴。

如此說來,此劇應該能贏得一部分小資階層人士的喜愛?但顯然,并沒有。套用馮氏經典語“你的話,我連標點符號都不信”——“你的劇,我實在無法相信”,劇情設置上不僅沒有普通人可以感同身受的困境,更缺少廣泛意義上正常的解決困難之道,這樣的呈現未免將生活過分理想化,顯然是與現實生活大相徑庭的。也讓人無比想念馮導早期參與創作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一地雞毛》。

關鍵恐怕還在于,商業化影響所帶來的種種浮躁與自以為是??v觀此劇,熟悉的配方還在,馮氏幽默還在,金句依然不斷。“我從一個激情澎湃的小媳婦兒,進化成冷漠的中年婦女,一半歸功于丈夫,一半歸功于孩子”,類似這樣的臺詞,還是很能戳中生活的真相。

或許馮導以為,馮氏幽默+熱點題材+颯爽主角,能夠撐起一部商業大劇,能夠迎合當代觀眾的審美追求。但是,失靈了。

題材,是熱門的“她時代”,聚焦女性職場、女性婚戀觀,關注都市女性追求個人價值;女主角,個個透著颯與爽。由王珞丹飾演的尤珊珊從家鄉考入北京高校,為愛肄業,結婚生子后又凈身出戶,最后卻輕松成為了有著豪車豪宅的商業女精英,不論閨蜜誰有困難,她一出手準能擺平。劇中還可以看到,面對一個大腕級的人物,頭天上班、剛剛入行的戴小雨憑自己性情說上了一番話,竟然就促成了合約的簽訂;尤珊珊只見過三次鮑雪,便因為合拍,不惜借錢也要拉攏她入股創業;鮑雪答應入股后,背地里幫姐姐投錢一起入股,更是放話“賠了我擔,賺了你拿”……也正因為這種“颯”與“爽”,使得劇情邏輯缺乏合理性。強大后援團、動輒“鈔”能力,整部劇太過任性、一切想當然,即便經歷了波折也宛如在為后續的順利做鋪墊,缺少合理性的情節難以支撐起全劇,縱然演員的演技都在線,也實在難以說服觀眾。

事實上,循跡馮導的創作歷程,可以發現,近年來他一直做著破圈的努力。從《甲方乙方》《沒完沒了》《大腕兒》《手機》《非誠勿擾》到《天下無賊》《夜宴》《集結號》《唐山大地震》《1942》《我不是潘金蓮》,馮導已經變得很多樣化,其中不乏商業化的探索。很顯然,他的創作重點已經從注目大時代中的小人物變成服務于資本,與華誼對賭失敗更加劇了這種商業化追求。早期電影中諷刺的“廣告植入”,在《北轍南轅》中極為頻繁而生硬,令觀眾反感。5G時代,大數據可以繪制出精準的商業化觀劇標準。但影視商業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僅靠大數據迎合觀眾從而完成商業化內容的創作是沒有靈魂的,影視藝術真正應該追求的,恐怕還是能夠真正沖擊人性、具備人文關懷、觸及情感和靈魂的作品。

作為“賀歲片之父”,馮小剛已然成為一個大IP,如何好好挖掘這個IP所承載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期待馮導的再次出手。

關鍵詞: 北轍南轅 為何 現實 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