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掀起200多年的馬球運動 誰贏得了第一籌

2021-08-06 13:16:45

來源:互聯網

收看東京奧運會球類比賽時,突然想起唐代詩人王建的“對御難爭第一籌,殿前不打背身球”。依憑典籍和敦煌出土的文獻,結合該詩,判斷唐朝第一運動項目馬球比賽的規則和標準,即看誰在場上率先將球攻入球門。同時,一個“籌”字,又表明當時的馬球比賽采取積分制定輸贏,跟現今奧運會球類比賽輸贏規則幾乎一致。

何為“馬球”,顧名思義就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頗似現今的曲棍球,古稱“擊鞠”。關于馬球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有波斯傳入說,馬球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后來傳入中國,曹植《名都篇》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詩句為證;有西藏傳入說,認為唐初從吐蕃(西藏)傳入;也有中國本土運動說。陜西唐章懷太子墓中的《馬球壁畫》,還原了唐代馬球運動的場景:球狀小如拳,用質輕又堅韌的木材制成,中間鏤空,外面涂各種顏色;擊球桿端如偃月,桿身雕刻精美紋彩;參與擊球者二十余人,皆著各色窄袖袍,足登黑靴,頭戴幞頭,手執偃月形球桿,身騎奔馬,做出競爭擊球的不同姿態;規則是兩隊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畫面構圖疏密有致,動中有靜,有強烈的節奏感、運動感。

史料記載,唐代歷朝皇帝如太宗、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等都是馬球運動的推廣者和參與者。唐中宗李顯甚至被稱“馬球皇帝”,《資治通鑒·唐記二十五》曰:“上好擊球,由是風俗相尚,駙馬武崇訓、楊慎交灑油以筑場。”意思說,唐中宗喜歡打馬球,朝廷上下便競相以擊鞠為樂,為不讓場地飛揚的塵土影響比賽,李顯特命駙馬武崇訓、楊慎交用油潑灑在球場上。這種貴族運動奢侈程度的確令人咋舌。唐玄宗李隆基不僅酷愛打馬球,且技藝精湛。《封氏聞見錄》載,景龍三年(709年)冬,唐中宗應允吐蕃贊普求婚,以金城公主許嫁。吐蕃迎婚使者到長安后,主動提出要與大唐來一次馬球“友誼賽”。唐中宗同意,“令仗內試之”,結果李顯連派幾支隊伍,都大敗而歸。無奈之下,唐中宗令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及將軍王邕、駙馬楊慎交和武秀等四人“敵吐蕃十人”。但見上了球場的李隆基“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結果大勝,“中宗甚悅”,并賜給參賽的李隆基等成色好的絹百余匹。李隆基即位后,經常組織馬球賽對馬球運動的熱愛有增無減,不僅經常親臨球場觀賽,還于天寶六年(747年)專門頒詔,將馬球運動列為軍隊訓練課目之一。

其實,有唐一代,人們熱愛馬球運動幾乎癡迷,不僅有皇室御用球場、軍隊訓練的專用球場,達官顯貴還建私人球場。中晚唐時期,各地軍閥為顯示實力,也頻繁舉辦馬球賽,與韓愈同時代的詩人楊巨源《觀打球》曰:“親掃球場外如砥平,龍驤驟馬曉光晴,入門百拜瞻雄勢,動地三軍唱好聲。”更奇的是,馬球運動不僅是男人最愛,連纖弱女子也樂此不疲,她們選擇騎在溫順的驢、騾身上擊鞠,進而誕生“驢鞠”“騾鞠”等。馬球愛好者唐敬宗還專門欣賞女子打馬球。《新唐書·本紀卷八》謂:“甲子,觀驢鞠、角牴于三殿。”女子馬球代表人物花蕊夫人《宮詞》說:“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認,遍遍長贏第一籌。”

王建和花蕊夫人的“馬球詩”都表明,皇帝親自下場擊鞠,對手不僅要讓出第一次射門,連“背身球”等一些高難度技藝也不能展示,因“背身”即“反身”,唐朝諱言“反”字。所以,大唐帝王參加的比賽,“皇宮球隊”便穩妥妥拿冠軍。除此,唐代統治者對馬球比賽獲勝者的獎勵也頗為豐厚,有賞金銀、綢緞和田地及房產的,更有賞官職的。《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一十一》載:“會昌時,(周寶)與高駢皆隸右神策軍,歷良原鎮使,以善擊球,俱備軍將,駢以兄事寶。(周)寶強毅,未嘗詘意于人。官不進,自請以球見,武宗稱其能,擢金吾將軍。”最后周寶官至涇源節度使,成為一方軍閥,號稱“良將”。

唐代掀起200多年狂熱的馬球運動,主要有時人崇尚“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尚武精神支撐,也跟彰顯國力、展示強國形象等分不開,否則唐中宗、唐玄宗等不會在意與吐蕃人的一場馬球賽。

關鍵詞: 唐代 掀起 多年 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