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筆名從何而來?他與茅盾啥關系?答案在這里

2021-08-03 18:17:06

來源:互聯網

多年以前我去烏鎮游玩,對木心還一無所知,然而當走進那座設計十分素潔的木心美術館,走近這位業已故去的先生的波折一生,我的內心經歷著強烈的觸動。這是一位在生前低調到極致的人,他堅信福樓拜的信條:“呈現藝術,退隱藝術家。”首次簡體版文集問世,他已79歲。即便晚年被人“捧紅”,木心也刻意回避讀者,極少露面。但愈是這樣,木心這個名字及其背后的故事愈是充滿了神秘色彩。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首《從前慢》的傳唱,讓木心在身后名聲更為遠播,人們對木心的懷念,不僅在于他的人和文,還是對某種屬于往昔的人生態度與人文品格的懷念。仰慕他的人不吝嗇于溢美之詞,敬仰他的人往往摻雜了更多復雜的情感,反倒讓木心的真實面貌變得模糊起來。當我們談論木心,我們究竟在談論什么?

今年是木心逝世十周年。因為他平素不事張揚,生前除了在一些零散的談話中涉及自己的往事外,沒有為自己撰寫回憶錄,那本備受文藝青年喜愛的《文學回憶錄》實際上是木心的文學講座筆記。十年來,讀者面前也一直缺少一本木心的傳記,盡管這十年木心的熱度持續不減,但我們對他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甚至非常淺表。

好在,近日出版的《木心先生編年事輯》為我們打開了閱讀木心的新文本。年譜是中國傳統史學的獨特體例,看似它只是將傳主的一生用紀年的形式一一羅列,文學性較弱,但其背后十分考驗作者的功力。除了對傳主生平材料的收集、整理、匯編,還需要作者對傳主的作品與思想有相當深入的理解與研究,其難度不亞于創作一本人物傳記。學者謝泳說:“年譜最見學術訓練功力……年譜的學術生命力要高于專著,專著如非名著,很難打敗年譜。”

關鍵詞: 木心 筆名 從何 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