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已穿越“次元壁” 與多種藝術形式跨界融合

2021-08-03 17:32:00

來源:互聯網

還記得《脫口秀大會3》的冠軍王勉嗎?那個一邊彈吉他,一邊“唱段子”的東北小伙兒。倘若把視野延伸到廣闊的線下演出市場,我們便會發現脫口秀早已穿越“次元壁”,和其他藝術形式如音樂劇、魔術、街舞、國樂等等發生了跨界與融合。

在街舞圈已是“元老”的廖搏,今年多了一個新身份——“脫口秀新鮮人”。首次登臺說脫口秀的他,在《脫口秀大會4》的海選環節里脫穎而出,成為33名獲得試鏡機會的選手之一。在今年五月中旬的街舞盛典《假如這世界上只有中文歌》上,廖搏的主持風格已經帶有明顯的脫口秀色彩,舞者日常生活中的趣聞軼事成為臺上的笑點。

國樂也成了脫口秀的秀場。因《國樂大典》《鄰家詩話》被年輕觀眾熟知的國樂大師方錦龍,在他的個人音樂會里戲謔地稱演出為“國樂脫口秀”。方錦龍把諸如箜篌、胡笳等頻繁出現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現今較為罕見的冷門古典樂器編成一個個“段子”,深入淺出講解樂器及其代表曲目的源頭,并把樂器名稱的漢字結構與樂器的外觀相對照,更方便觀眾記憶。

與廖搏和方錦龍相類似,藝術史博主羅依爾也通過脫口秀的方式來傳播藝術知識。他被坊間認為是“藝術脫口秀”的創始人,目前已開辦數個藝術主題的個人專場如《藝術大師羅曼史》《笑看西方繪畫500年》《畢加索的朋友圈》《絲路上夢回敦煌》《如果康熙撞見路易十四》《宮崎駿遇見浮世繪》等等。他風格亦莊亦諧,在江浙滬一帶擁有不少觀眾。

傳統戲劇用對白來推進劇情,當今的一些劇場作品,推進劇情時則依靠大段的主人公獨白,那些自我調侃的段落尤其不乏脫口秀的特色。生長于上海的音樂劇演員影子,她的個人專場演出《Miss Shanghai》基本可以看成是由音樂劇選段串聯而成的脫口秀,她分享了自己在美國百老匯奮斗時打工、選角的經歷,她頗具異域風情的長相、跨國工作學習的經歷,都和脫口秀熱衷調侃文化差異的傳統相契合。而在上海的“星空間”小劇場常年駐演的音樂劇《宇宙大明星》,其宣傳文案已赫然打上“脫口秀+小型演唱會”的標簽。雖然段子不算新鮮,但其“脫口秀”的部分,在劇中卻是主人公心路歷程的有效補充。

如此激烈的“內卷”,逼得許多脫口秀演員在“講段子”以外,要找到自己的加分項。王勉屬于已經成功突圍的,還有一些人還在努力突圍中。“笑果工廠”旗下的脫口秀演員Kid曾經是名說唱歌手,但目前尚未見他把說唱和脫口秀成功整合為個人特色;“單立人喜劇”旗下的六獸,則已經成功把搖滾樂和脫口秀整合起來,并開辦有搖滾特色的個人專場《成吉思汗歌舞廳》;深耕上海本土脫口秀市場的知名廠牌“喜劇聯盒國”則推出了“單口魔術”,其旗下脫口秀藝人火娃,會在說段子的同時一邊變魔術,魔術也成為與觀眾互動的手段。把魔術和脫口秀相結合的脫口秀演員除了火娃之外,還有凌浩和周舫。

跨界后的脫口秀,不只改變了脫口秀的形式,更改變了脫口秀的表演習慣和傳播內容。在傳統的脫口秀演出里,演員幾乎只和第一排的觀眾互動,“單口魔術”推出后,誰都有了互動的可能;為了保證演員的表演節奏,脫口秀演出一般不允許觀眾“接梗”,方錦龍的音樂會上,卻能聽到小朋友們此起彼伏地接話。“笑果工廠”旗下的新晉演員小麥在段子里調侃,說自己有一次去演出的時候,就他沒有才藝,于是身為東北人的他,被迫演了一段二人轉。這當然是玩笑話,但也側面反映脫口秀的跨界會逐漸成為潮流。不跨界的脫口秀演員倒也不需要因此倍感壓力,畢竟專注打磨硬核內容也挺好的。

關鍵詞: 脫口秀 穿越 次元 次元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