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15:17:18
來源:互聯網
在《北轍南轅》因劇情高大上,被群嘲“懸浮”后,又一部女性題材的國產劇《我在他鄉挺好的》近日播出。同期還有一部劉濤、王媛可、杜淳主演的女性題材在職場打拼的群像劇《我是真的愛你》同場“比拼”。
意料之外的是,配置相對較低的《我在他鄉挺好的》,實現“低開高走”閃亮逆襲。豆瓣評分高達8.3分,高居豆瓣“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榜首,它靠什么在暑期檔扎堆的一眾電視劇中脫穎而出的呢?
沒有濾鏡,沒有主角光環
兩部關于女性在北京奮斗的都市成長故事的影視劇一前一后的播出,渾然像是打擂臺,只是《我在他鄉挺好的》沒有宣傳、名導、名編劇,就連演員陣容也略顯低調。不過,該劇卻在開播數日后,憑借其吸睛、貼合現實的劇情與人物故事,獲得好評。
這部由李漠執導,周雨彤、孫千、白宇帆領銜主演,任素汐特別出演的《我在他鄉挺好的》,以現代女性都市生活為背景,為觀眾呈現出四位經歷、性情各異的“北漂”女孩,為了找到屬于自己的夢想和歸屬,背井離鄉,在大都市中經歷生活、事業、感情的種種考驗,把異鄉青年生活中忙碌無助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不少網友直呼“真實的心疼”“夠現實,太共情了”,甚至被網友預言了“年度最佳”。
劇中,金靖飾演的胡晶晶,因為不敵職場內卷被辭,又因負債累累,深陷生存焦慮,最后一觸即發,選擇自殺。周雨彤飾演的喬夕辰,是一家公司市場部職員,在公司她緊繃神經,拼業績,保“飯碗”,下班后,她陷入“住房難”的現實,于是她一邊奮斗,一邊反復游走在職場焦慮與住房焦慮中。任素汐飾演的紀南嘉,大齡創業女青年,35歲的她未婚未育,還曾患有宮頸癌,有著年齡焦慮,不時為找對象和找尋安全感而郁悶發愁。孫千飾演的許言,是任職公司接線員職位的“月光族”,會為了給好朋友買生日禮物刷爆信用卡,也會為了滿足虛榮心和男友不斷吵鬧,伴隨成長,她逐漸開始與“虛榮心”“容貌焦慮”的自己和解。
劇中這四位女性,恰如千萬萬普通青年一樣,平凡普通卻堅韌努力,為了在大城市站穩腳,即使面對困難,她們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停奮斗著;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們報喜不報憂,隱忍所有苦與淚,轉而堅強的說“我在這里挺好的”。看到劇中沒有“主角光環”的女孩們在日常中也難免被生活揚起的塵土嗆到,在平平無奇的工作生活里也沒有天降“貴人”的扶持與幫襯,于是觀眾愿意相信,在異鄉尋找安全感、在人群中尋找歸屬感的她們,就是我們。
而且,四個女性角色各有各自的焦慮,無論是生存焦慮、職場焦慮、住房焦慮,還是年齡焦慮、容貌焦慮,映射了現實生活中青年人最為常見和普遍的焦慮來源,是當今所有青年人或多或少經歷著的。四個人物,不論是天真樂活的打工人,還是沉溺在愛與被愛的小公主,又或是獨立優秀的都市精英,每個角色各有其代表的現實形象與意義,還原出了普通的正在異鄉奮斗的追夢人的身影。這樣的設定,對于追劇的整天忙于996的平凡觀眾,無疑是代入感、共情力十足的,其中蘊藏的現實意義更是不言自明。
職場的無可奈何,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
有網友調侃“確認過劇情,編劇是下過凡的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評價,還是因為導演與編劇將對生活的細膩觀察和獨特情感融入其中。可以說這部劇的情節與細節的呈現無疑是錦上添花的。
在反映北漂一族住房焦慮的現實問題時,劇中就出現了改編自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蛋殼公寓”的租房中介騙租事件。同時還有,常見的合租矛盾,住城郊每日進城上班的艱辛寫實,以及值得關注的女性獨居問題。在展現職場焦慮時,有大小企業都不乏存在的末位淘汰裁員機制,有強行延長工作時間的職場內卷,還有因為拼業績、同事間的明爭暗斗。更讓人語塞無奈的是,喬夕辰部門總監寧姐,是一個在給職員開會時羊水破裂被迫送醫待產、就連被送入救護車后仍不忘囑咐工作安排的能干的女強人。可轉身,公司提前安排的新總監下午便走馬上任,無縫銜接,快得如同大城市的發展節拍。大城市的企業對異鄉人、本土人,一樣犀利一樣狠,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劇中還涉及到打工人朝九晚五擠地鐵的不易,婚戀相親市場中殘酷的現實,以及對異鄉漂泊者何來安全感的討論等等。初來北京的大伯想吃全聚德的烤鴨,想掛名醫的專家號,在親戚看來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北京待了這么多年的侄女肯定有辦法。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到市區吃一頓全聚德車程要倆小時,掛一個專家號要早上五點出門去排隊,對于一個自顧不暇的都市小白領來說,都是棘手事。正是劇中囊括了一件又一件最具普適性的可察的小事,積攢出了一句“懂你”。
市面上,已經有太多反映中產焦慮的國產劇,比如《小舍得》《三十而已》等等。而《我在他鄉挺好的》把最多的篇幅留給了普通人。這一次,作為觀眾,我們不再隔岸觀火,而是在對鏡自照。我們和劇中人共享著焦慮,和隨之而來的辛酸苦辣。它讓我們在劇中找尋到了自己的身影,讓我們毫無理由的信服人物與劇情的真實性,甚至讓我們身臨其境,并且感同身受著。我們似乎在看劇,但更是在或回憶或展望著疲于奔命的我們自己,我們能夠感受到這是我們異鄉漂泊人的人生縮影,也開始對“藝術源自于生活”這句話深信不疑。
其實,寫實緊湊的異鄉故事,除喚起不少觀眾的情感共鳴,也讓人感受到劇中人的溫情人生,來自陌生人的溫暖,堅定了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念。
導演李漠在采訪中對記者表示:“劇中每個角色都是帶著夢想與希望在努力生活,也希望傳遞給觀眾無論面對何種困難或逆境,都能更堅強地生活下去,對生活充滿希望。”在他鄉打拼當然有種種難,有千萬個理由讓人卻步,但留下,只需要一個理由。而這個平凡卻美好的“理由”,讓劇中的她們和現實中的我們,選擇留下,并擁有了一次次穿越風浪的力量與勇氣。如劇中表現的一樣,生活亦如此:關關難過關關過,堅持下去,艱澀的日子總會夾雜著幾絲甜意與美好,生活不會辜負一個努力的人,未來依然充滿希望。
懸念貫穿,一個愛笑的女孩自殺了
而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熱播劇的一匹黑馬,除了寫實的青年奮斗生活,劇情的敘事方式進也并未落入俗套,蘊藏不少亮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