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14:33:56
來源:互聯網
“閱讀,擁有一個書店,是一個讓我閃閃發光充滿能量的夢想。”大學畢業的那個夏日,主學平面設計的鐘引平無所畏懼地“成為我們想成為的那種人”——做一個書店的掌門人。
2016年至今,她開了3次店,前兩次盡管書店擁躉無數,但流量沒有變成營業額,均以失敗告終。痛定思痛,鐘引平和朋友們開始思考,到底要開一間怎樣的書店?如何在書店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開辟出一條新的生存之道?如今,她的第三家書店終于轉虧為盈,實現了情懷和商業的雙贏。
第一個夢:關于傾訴和傾聽
2016年6月,筆名“子墨”的鐘引平在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境內的湖南理工學院南院附近一個小巷子里,開了一家不到30平方米的小書店。氣質脫俗的店主、獨特的裝幀設計,即便是書架上零散擺放了些回收來的、品質并不高的舊書,但依然人潮涌動。
因為她的書店不光有書。
鐘引平在店內做了一檔關于傾訴和傾聽的欄目“喃喃夜語”,每周一個主題。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希望更多的同好來到這里,表達真實的自己。
偏僻小書店推出的一個活動,意外吸引了很多人。年輕人一起聊夢想聊旅行聊愛情。半年后,來的人越來越多,30平方米的空間已無法承受盈門的顧客。她向朋友借錢,換到了旁邊一間70平方米的門面。
在那里,她和岳陽木林心理工作室創始人李鐘鵬創辦了新欄目“木頭大叔”心理交流會,線下交流+線上圖文分享,線下參加活動的人通過對話來釋放壓力并獲得專業的心理指導;線上的人也可以通過留言來提出問題,兩人都會耐心作答。成百上千的年輕人聚集到這里,或痛哭流淚,或喜笑顏開。
但一年后,書店還是難以活下去,她不得不關門歇業。鐘引平反思:除了營業面積增加,書店的經營并沒有進步多少。
一位書友玩笑間說中了要害:“以前去你理工學院的小書店,想給你錢都沒地方,書沒多少,還都是舊的;飲品那么便宜,參加活動又都是免費的;辦個讀書卡只要99元還終生有效。不過那確是一個理想國。”
第二個夢:用音樂撕開無趣的生活
書店在鐘引平的心中就是一個理想國。
出生在岳陽一個小山村的鐘引平自幼愛讀書,“光看著那些靜靜躺在書架上的書,就感到安心和滿足”。創業失敗半年后,不甘失敗的她寫了一篇文章《書店,最美麗和最殘酷的夢想》,以此公開招募股東。粉絲和朋友的激情仍在——當晚就有近200人添加微信想要投資書店。
受到鼓舞,她把第二家書店開到了當地比較有名的新小區星河國際,不僅有書和交友會,還有觸動人心的音樂趴。
用音樂撕開無趣的生活,鐘引平與音樂工作室創始人麻老師合作,一檔音樂會專欄“唱游拾光”奪目而出。
團岳陽市委書記李樂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令他印象深刻的一幕:最“瘋狂”的時期,書店每周六晚擠滿了各色年輕人,他們席地而坐,時而安靜地聽歌,時而大聲合唱,用音樂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鐘引平還曾把音樂會搬到山林之中,雖然天寒地凍,路途偏遠,但原定100人的活動,最后到場了200余人。星空下的玻璃房子里,篝火、市集和音樂,讓年輕人熱血沸騰。
遺憾的是,由于位置較偏和房租過高等問題,第二個書店最終也不得不停下腳步。
第三個夢:情懷與商業的交融
屢遭失敗,鐘引平和朋友們開始反思,到底要開一間怎樣的書店?如何在書店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開辟出新的生存之道?
她帶著苦悶到全國各地上百家書店走訪,終于琢磨出了問題所在——以往書店盡管門庭若市,但流量沒有變成營業額的增值。在人們習慣于網上購書的當下,僅有熱鬧的活動不足以支撐一家書店。要讓書店活下去,必須將書“植入”到活動中去。
2019年6月,倔強的她開啟了第三個書店:“書門書屋”,取意“書本香、門無第”。500平方米的復合型書店,不再只是書店,而是一個平臺;不僅有功能齊全的水吧,還有獨立的兒童繪本教室、多功能教室;不再只是單純售賣書籍、飲品、文創,而是結合了講座、手工、展覽等各式活動的生活空間。
“書門書屋”創造了一種“線上內容分享+跨界資源整合+線下活動實踐”的模式,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小程序、官方公號以及微信社群,線上線下店內店外,全方位連接用戶。
鐘引平注意到,快節奏生活的當下,如何慢下來是許多人內心的期盼。書店聯合了一些青年手工藝人,和他們一起開設了一檔手工專欄,名為:浮生半日。在這個“半日”里,沒有壓力、沒有煩惱,來者可以選擇穿針引線或敲敲打打,可以學木工、學插花或者只是看一本書,甚至只是曬曬太陽發發呆。這是一個發覺生活美好的過程,也是一個產生“心流”并自我療愈的過程。
目前“書門書屋”已經有上百種手工,從單一的成人手工體驗到親子手工體驗,課程不斷更新,“2019年暑假有一個實習生研發了兩堂手工課內容:制作花草紙和花草燈。制作花草紙,會用到干花,也有從外面找回來的樹葉,把宣紙用果汁機打成糊糊,再放到濾網上,撒上花草。這個手工課非常受歡迎”。
鐘引平發現單身青年需要有品質且夠舒適的單身派對,便打造了“怦然心動”和“陌生人飯局”活動。她一般會建議參與者帶一本書,或者在書店選一本書,用來交換并告訴對方自己為何選這本書,通過述說和交流,能在共鳴者內心產生火花。
從剛開始擔心沒人報名到現在每期都名額不夠。
小書屋也能裝下理想國
為了保證書籍的新潮和及時送遞,書店與京東簽訂了同步上架的協議。
4月15日,鐘引平在微信上留言:“一個書店要活著,做這些也都還是不夠的,需要更為豐富的活動才能有足夠的流量,產生相對應的消費。”因此,書店還開設了讀書會:約書和今晚有詩;創業分享會:創業者說和與你青聽;專題講座:女性成長沙龍和父母成長課堂等,此后又增加了“巴陵少年研習所”“童趣實驗室”,等等,讓書店不僅是青年的港灣,也是兒童的樂園。
如今,她的第三家書店終于轉虧為盈,實現了情懷和商業的共贏,這種全新模式帶來的是全新的生活方式。
27歲的鐘引平說,在她數年創業里,家人和朋友無數次擔心她太累而勸說她放棄,“可他們哪里知道,那看似平靜安穩的生活,才是最讓我疲勞的。現在這種沒日沒夜投入做一件事情的狀態,才真實得讓我感到平靜和安穩。我總是像瘋子一樣笑著對朋友說,我有一間小書屋,它真的很小,但是足夠裝下我想要的理想國”。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