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16:31:25
來源:互聯網
“我還記得那條視頻的標題,叫做‘后來啊,安徽合肥有一條延喬路,延喬路的盡頭叫繁華大道’,就是這句話吸引我走進了《覺醒年代》的世界。”一位網名“阿婷”的在滬香港大學生這樣回憶她與《覺醒年代》的“邂逅”。
這條視頻相關的內容是《覺醒年代》劇中陳延年、陳喬年兩位烈士的就義片段。“看后就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兩位烈士的生平,看得越多,想知道的就更多,這種‘求知欲’讓我開始看《覺醒年代》。”“阿婷”在社交平臺上這樣寫道。
近來,《覺醒年代》在打分網站和社交平臺上得到了大量年輕網友與觀眾的喜愛,對于人物與情節的持續討論顯現出革命歷史劇集對于Z世代令人驚艷的吸引力。
事實上,除了首播后不斷登上熱搜榜的歷史題材大劇《覺醒年代》,后來者亦有開播以來穩居電視劇全網收視率第一,豆瓣拿下8.4分的《叛逆者》。
大小屏幕上講述革命故事影視作品的“出圈”近來屢現,其背后,Z世代表現出的強勁熱情值得關注。
這些作品何以打動Z世代,當下“出圈”的幾部作品似乎已經摸索出頗為有效的路徑。
在《覺醒年代》中,走出了個性極強、風采卓然的陳獨秀,仗義溫暖、穩重與激情并存的李大釗,知識淵博、古怪有趣的國學大師辜鴻銘…人性化、生活化的刻畫令原本顯得遙遠模糊的歷史人物變得真切鮮活,在觀眾眼中迅速擁有了各自的“記憶點”。在該劇熱鬧的彈幕中,北大校長蔡元培甚至因對學生無條件的愛護而被稱為“慢羊羊村長”。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對真實歷史人物采取個性化描摹的方式正是《覺醒年代》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僅可以通過展現人物‘可愛’的一面,發掘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娛樂性和觀賞性,引發年輕人的興趣,同時也利于挖掘角色更為豐富的人性,賦予其嶄新的認知價值。”
相較而言,改編自同名長篇小說的虛構作品《叛逆者》在戲劇性上有更多發揮空間,這部諜戰劇沒有局限于僅以緊張的懸疑劇情吸引觀眾,而是在同時始終關照每個角色的情感真實,尤其是主角的成長真實。在特殊歷史社會背景下人物對于信仰、愛情的彷徨迷失,受到的挫折和傷害,青春的執著,諜戰故事或許遙遠,但這些人生中真實的成長經歷、情感困惑,無疑迅速拉近了其與當下年輕人心靈上的距離。
之所以能引得Z世代“堅持不加倍速”追劇,還在于這些作品對于價值觀、理想的表現上摒棄了生硬的說教,其更加富有情感,更加“輕語態”,更加當代化的表達,讓青年觀眾在情感共鳴中感受到了存于血液中的熱度。
正如《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年輕觀眾從來不會排斥主旋律,他們排斥的是懸浮的、不接地氣的、粗糙的、不嚴謹的作品。”“我們有且僅有的突破路徑就是我們要做一部堂堂正正,可親可感的劇,讓我們的觀眾能夠跟故事產生共情。”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