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他從暗夜中走來,奔向信仰覺醒之光

2021-06-21 09:00:51

來源:互聯網

諜戰劇《叛逆者》火了。自從該劇6月7日在CCTV-8播出以后口碑一路走高,相關話題累計總閱讀量超過150億,已有十幾萬網友參與打出了8.4的高分。隨著朱一龍、王志文、王陽等演員憑表演頻上熱搜,國民黨新手特工成長為一名堅定共產黨戰士的故事鎖定了熒屏前無數“追更者”,感動于那些逆流而上、向光而行的革命者,感嘆他們因信仰覺醒而在暗夜中熠熠發光。

“雖殊途,時局跌宕,皆以此身,誓報家國。愿同歸,紅日初升,暗夜破曉,共迎曙光。”《叛逆者》改編自人民文學獎得主畀愚的同名小說,刻畫了隱蔽戰線中革命戰士的成長與堅守。精彩的視聽表達與鮮活的人物刻畫,是《叛逆者》“高位飛行”的雙翼。“細節拉滿,值得深思細品。”“全程智商在線,觀劇體驗太好了!”不少網友留言說,《叛逆者》在呈現敵我之間斗智斗勇的過程中,細節和線索環環相扣,節奏緊湊的劇情、暗藏機鋒的對白讓很多劇迷舍不得快進播放。

他有著清晰有力的人物弧光,從黑暗中成長為強大而堅定的英雄

相較于不少同類諜戰劇,劇中由朱一龍飾演的林楠笙這一角色是獨特的。他并非一開始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相反是敵方的新手特工。隨著劇情發展和推進,林楠笙在不同時期和階段有著明顯的變化,他在現實的磨礪中逐漸形成堅定的信仰,人物弧光清晰而有力。

劇集第一集尾聲,有場刻畫林楠笙內心變化的重頭戲。作為林楠笙一開始的“領路人”,國民黨復興社特務處上海區站長陳默群從南京抵達上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林楠笙到審訊室,讓他看看那些被懷疑是中共黨員的囚犯是如何受盡凌虐的。當林楠笙看到審訊室里被嚴刑拷打、滿身是帶血鞭痕的少年,第一反應是不忍心。近景特寫中朱一龍眼眶微紅,青筋暴露的雙手攥緊衣服,身體微微顫抖,內心的掙扎、痛苦躍然屏幕。林楠笙不解,這些囚犯可能是老人、孩子,甚至是我們的朋友、親人,也許他們也希望國家變得更好,但陳默群卻斬釘截鐵地打斷他,“為了完成目標,沒有什么是不能做的”。這顯然與林楠笙內心的善念與理想背道而馳,也為他后續潛伏于黑暗中并蛻變為一個革命戰士埋下了伏筆。

盡管林楠笙和朱怡貞的相識,從一開始就是圈套,但他們的感情因為內在靈魂的相互吸引而打動人心。當林楠笙偽裝成助教留在朱怡貞身邊,經過幾番核查之后,確認了她是中共聯絡員。童瑤扮演梳著兩個麻花辮、穿著學生裝的朱怡貞,在林楠笙面前表現得機智、大方、得體。

在當時的動蕩環境中,二人都擁有進步的思想,希望為天下人的自由、和平、幸福生活而努力。他們互訴生長環境與家庭,并肩彈奏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名曲《四季》,還在共舞之后,異口同聲地念出惠特曼的詩句“我平等地歌唱女性和男性”,生發出熾熱美好的相知相惜之情……因為內心理念的契合和家國觀念的一致,穿越層層考驗的二人終將為了共同的理想攜手追光前行。

層層推進又環環相扣,追光前行的動人細節引發網友共鳴

一部優秀的諜戰劇,離不開嚴謹的邏輯與推理,對不少觀眾來說,看諜戰劇追求的正是“圖刺激”和“費腦子”的雙重快感。而從《叛逆者》在多平臺上的火爆留言來看,每一集都有讓劇迷不忍按下“倍速鍵”的精彩智斗劇情。從劇情的節奏感、邏輯性到細節處理,均有可圈可點之處。

很多網友都說,真正的好劇從一開始就扣人心弦。《叛逆者》開場就是一場滂沱大雨。門外是靜靜佇立的行動隊員,而監獄中的獄警正用鞭棍嚴厲地審問犯人。突然電話響起,“站長,全招了”。國民黨特務陳默群放下電話后,立即展開追捕行動。而另一端的中國共產黨的工作者,也在偷偷傳遞消息,懸疑感和緊張感十足。隨后,劇情開始鋪陳敵我之間的各種交鋒,比如一邊是共產黨員王志被敵方策反,陳默群利用他引誘其他“臥底”出現,另一邊則是“臥底”發現王志叛變,為了減少組織人員損失與暴露,決定暗殺王志。這兩條線索并行,情節推進合乎邏輯,劇情銜接不拖泥帶水。對叛徒王志的暗殺行動則是《叛逆者》的高光時刻之一,20多分鐘的戲份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最后的成功也讓人拍案叫絕。

關鍵詞: 叛逆者 夜中 走來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