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大女主豐富多彩 我們只能羨慕并焦灼

2021-06-20 20:45:41

來源:互聯網

這些年,國產電視劇中的中年女性角色盲目追求“完美”的人設,國產大女主戲大多局限于宮斗、都市情感和家庭倫理題材,單一形象不但造成觀眾審美疲勞,留給中年女演員的表演空間被壓縮擠占。更不要說某些號稱聚焦中年女性職場生存的國產電視劇,無非是用女性職場劇的噱頭吸引觀眾,本質上還是都市愛情劇。

演技成熟的時候只能演臉譜化配角

廣大中年女演員,不論知名與否,似乎都面臨著一個尷尬又心酸的難題,那就是不僅收到的劇本越來越少,而且大部分塑造的是臉譜化的配角形象。現在的中國電視劇里,中年女演員飾演最多的無非就是男女主角的媽媽,或者是宮斗題材中不太受寵的妃子。仿佛中國女性一過了40歲,就只能退居二線,終日圍繞著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轉,淪為主角的陪襯。

以我非常欣賞的都市題材電視劇《都挺好》為例,女主角蘇明玉的精英女強人形象雖然已經與大多數電視劇中的中年女性形象有所不同,但她還是逃不出原生家庭的禁錮,對她的刻畫還是停留在家庭生活的細枝末節上,而非其在職場的作為。更不要說《如懿傳》等宮斗劇,在這種號稱塑造女性群像的大戲中,幾乎所有女性角色的一切喜怒哀樂,歸根結底都圍繞著皇帝一人轉。觀眾除了能看到一群女人勾心斗角,最多也只能感嘆一句封建禮教對女性的自主和良知的磨滅。

現如今的中國電視劇,能留給女演員表演空間的劇本太少太少,中年女演員在演技打磨得越發成熟的同時,反倒變得無戲可拍。

反觀歐美的影視市場,多年來許多女演員聯合為演員的年齡、種族與性別平等發聲。在實踐方面,她們有更多機會得以跳出單一的題材限制,擺脫陪襯男主角的地位,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開始有了更多真實且復雜的中年女性形象。歐美的大女主戲,不僅題材廣泛,許多中年女演員還因為耳目一新的演繹而提升了職業生涯的水準。

歐美大女主豐富多彩 我們只能羨慕并焦灼

上月剛剛完結的HBO大熱懸疑劇《東城夢魘》便是其中之一。曾出演過《泰坦尼克號》《朗讀者》《暖暖內含光》等作品的著名影星凱特·溫斯萊特,飾演了一個不修邊幅,獨來獨往,家庭生活一團糟,職場也不如意的中年警探。

近十年來,《國土安全》《重任在肩》《無所作為》《利器》《美國諜夢》等優秀的歐美懸疑題材的大女主劇卻有一籮筐,主角都是清一色的中年女性。就連離我國地理位置更近、文化差異更小的日本與韓國,也不乏優秀的中年女星擔綱的懸疑探案題材電視劇,例如由吉田羊主演的《鐵證懸案·真實之門》、天海佑希主演的《Boss》《緊急審訊室》系列,以及金惠秀主演的韓劇《信號》、金南珠主演的《迷霧》等。

此類大女主電視劇在歐美與日韓市場層出不窮,兼顧了市場與口碑。我相信在中國,除了“焦灼”的中年女演員們自己,一定也有可觀的女性觀眾群體希望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更加多元的、獨當一面的女性形象。

“完美人設”最單薄 真實才有真力量

回到《東城夢魘》,凱特·溫斯萊特細膩真實的演技幾乎讓我都忘了她其實是一個出生于英格蘭南部的影后。不同于近年大熱的國產劇中職場女性西裝革履、極度自律的精英形象,她飾演的警長梅爾可以說十分“寒磣”,就是一個身材走樣、素面朝天的普通中年婦女。但這樣的“毀容式”打扮和“喪喪”恰恰最符合她的人設:作為一個美國東部小鎮的警長,梅爾的日常工作是處理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輕則獨自追捕和規勸毒犯,重則處理失蹤人口案與謀殺案。此劇剛剛開始時,梅爾就因為遲遲找不到一個失蹤女孩案件的線索,被女孩母親和鎮子上的居民與媒體質疑工作能力。在家庭生活中,梅爾也不如意,離了婚,對丈夫再覓佳偶感到不是滋味,兒子也在兩年前自殺,給她留下了一個多動癥的孫子。

梅爾的真實恰恰是中國電視劇最缺乏的。拿另一部大女主戲《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角羅子君舉例,我作為觀眾雖然欣賞她在離婚后振作起來在職場上自力更生的樣子,卻鮮少看見她被生活的重擔壓垮,回到家落寞的一面。試想如果觀眾更多地看到羅子君生活不如意的一面,是否會對角色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演員的表演是否也會更加有層次感呢?《我的前半生》從后半段開始,也落入了男人拯救女人的俗套,羅子君不論事業還是家庭遇到問題,都有一個“完美”的賀涵來幫她解決。這樣的劇情走向導致部分觀眾對故事與角色太過“瑪麗蘇”頗有微詞。

中國電視劇中大多數職業女性形象都難以真正打動觀眾,恰恰是因為大部分角色只有“光鮮”的一面,沒有“落寞”的時刻。她們不會蓬頭垢面,自暴自棄。可是,一個過于“完美”的角色,向觀眾輸出了一種假象,仿佛必須時刻完美,才配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獨立的女性。然而,就好像《東城夢魘》中梅爾四面受敵,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是充滿了不如意,中年女性的形象也不應該拘泥于純粹的“颯”。中國演員大部分是在演一種“人設”,而非一個鮮活的角色;影視行業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糖衣炮彈”,而是有層次感且貼近現實的角色。

“演技炸裂”往往浮夸 “潤物無聲”才是正道

在表演上,凱特·溫斯萊特也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從她的樸素造型到地道的美國費城口音。每個眼神、每個嘆息、每次皺眉,都牽著觀眾的心,對她的無奈和壓力感同身受。這便是好表演的魔力。劇中最觸動我的場景是梅爾獨自帶孫子看病的一段,因為自己的兒子生前患有多動癥,梅爾非常害怕孫子重蹈覆轍。當她向醫生講述兒子生前的癥狀與病情,極力想要抑制住哭腔的聲音與微微抽搐的嘴角,表現著愛孫心切卻又要保持倔強的內心糾葛。當醫生建議梅爾去接受喪子的心理治療時,她又馬上收起了悲傷,婉拒了醫生的建議。她還是她,她的職業、她的處境、她的倔強使她必須馬上重新與艱難的生活搏斗。

短短幾分鐘,凱特·溫斯萊特就把中年女人的多面性詮釋得淋漓盡致。她的這段表演讓我更加確信,有時并不需要撕心裂肺的痛哭和咆哮。相對于某些影視作品中過于浮夸的劇情和所謂的“演技炸裂”的表演,這種自然的“潤物細無聲”才值得我們所有演員學習。只有演員與編劇的審美同步提高,久而久之,觀眾的趣味才不再淺薄,整個影視行業,不管是作品本身還是風氣,也不再浮躁。

歐美與日韓小熒屏上中年女性形象的豐富程度,特別是《東城夢魘》中“不完美”的中年女警探,讓我對國內外女性題材影視作品的審美差異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日新月異的影視行業,我期待將來有更多劇本書寫更加真實的中年女性形象,期待中國影視行業進入到更加多元化和平等的時代。

關鍵詞: 歐美 豐富多彩 我們 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