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叫賣聲

2021-06-20 14:15:52

來源:互聯網

朝陽初升,鄉間的街道如洗,周圍一片清凈透亮。車,在路面徐行,微波推瀾一般。人流中,隱約傳來陣陣叫喊聲:“麻蝦咧——麻蝦——”聲音似綢,繞過街巷,飄過樹叢花壇,在空氣中遠遠近近地蕩漾。

是個五六十歲的老人,踩著三輪車,戴頂舊帽,穿紅格毛呢。她后背挺直,車踏得富有節奏,緩緩行于巷中。三輪車上放著泡沫箱和喇叭,車輪滾動,喇叭的聲音平穩擴散。

叫賣聲撩動了人們的味蕾。老人掀開箱蓋,拿出電子秤、支付碼。左手揪方便袋,右手用鐵勺一兜,新鮮的麻蝦便涌進袋中。摞秤上,一搭眼,價格赫然在目。嘀!收付語音隨即響起。一批人散了,又有一批圍上。老人絲毫不亂,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此間,“麻蝦咧——麻蝦——”的叫賣聲一直響著。

新鮮麻蝦的背后,是熱鬧的買賣。如今,這種靠流動叫賣為生的小販漸漸少了。

時光回溯,流動的小販和叫賣聲,曾是鄉間最值得期待的景致。

那時,村莊是樸素的。農人多埋頭勞作,風雨無阻。物質生活也不豐富,逢年過節、家中迎客時才有肉吃,平日就著蔬菜清炒,燒湯,若是添個豆腐卜葉,就算美餐!但大人們忙,常顧不上去鎮上買。我們這些小孩只能盼著那些游走的小販了。搬把板凳,坐門口等。眼睛溜溜轉著,耳朵側著,不放過一絲聲響。

“豆腐卜葉賣哦——換豆腐卜葉啰——”悠遠的叫賣聲終于傳入耳中。我們忙回應:“買豆腐卜葉哦——”抓起瓷盆,捏著錢沖了出去。

叫賣聲隨著季節而變幻。春天,有戴著大耳扇帽賣海鮮的小販經過,他們的叫賣聲像沾著海的潮濕氣,沙啞濕潤,又似帶著腥氣,有蜂蝶繞飛的質感,穿透力極強;夏天的叫賣聲多些,微涼時,有糖貨擔子。“當當”的銅鑼聲一響,后面準跟著一堆小孩。貨郎車后座的玻璃框中壓的全是“寶貝”!麥芽糖、薄荷糖、發夾、耳環、魚鉤、小玩具等,應有盡有。炎熱的午后,有賣冰棍的,“噠噠——噠噠”,是一聲緊一聲的木塊敲木箱聲。

秋天的清晨,騎自行車的小販叫賣蝦蟹和菱角,騎摩托車的小販喊著“收玉米”“賣薄荷油”,聲音時而急促,時而舒緩;冬天的黃昏,有炸炒米的手藝人“吱呀呀”馱著爐子停駐村口。旺火燒著,爐子滾著,“砰”的巨響后,是絲絲歡呼的顫聲。

我們在游走的叫賣聲中長大,之后安享從容豐富的生活。但在無數個清晨和黃昏,仍會想念那兒時的叫賣聲。它們見證了我們曾經單調貧困的生活,并在歲月畫軸中渲染出朵朵靈動、喜悅之花!

關鍵詞: 逝去 叫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