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新:拍主旋律電影,鏡頭不能是“涼”的

2021-06-17 09:30:58

來源:互聯網

在建黨百年的重大節點上,影片《1921》無疑是中國電影界高度聚焦的話題。百年大黨的初心怎么拍,百年正青春的起點如何在正確史觀前提下化為動人的故事?

拍主旋律電影,鏡頭不能是“涼”的——這是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黃建新給出的答案。在6月16日的金爵獎主席論壇上,他以新作《1921》為例,分享了關于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心得:主旋律故事從來不是一個冰冷的百科詞條,它在遵循藝術規律的同時,創作者對自己的國家、民族抱之以何種主觀情感,又將幾分飽滿的心靈世界外化于影片創作的總和。心和鏡頭都足夠“熱”,主旋律電影思想性與藝術性兼得,可以做到。

破題:在史實資料的“斷點”中,撐開戲劇的魅力與張力

黃建新透露,2016年,該片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牽頭下項目便啟動了,“我們想的不是應景之作,而是一部真正的好看的電影”。

為什么一群年輕人創建的政黨,一個中共一大召開時全國僅有50多名黨員的政黨,只用了28年時間就能改變中國……類似問題,當年拍《建黨偉業》時他就思考過。只是在那部從1911年武昌起義講述到1921年建黨的宏大史詩里,人物內心世界何種模樣,尚來不及展開篇幅詳述。隨著時間推移,歷史研究變得越加翔實充分,許多新資料出現,這也讓創作者相信,從中能夠獲得新意。

關鍵詞: 建新 主旋律 電影 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