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紀正青春 | 北京陶然亭里的慈悲庵,曾是革命工作的秘密據點

2021-06-15 15:01:57

來源:互聯網

編者按:北京是中國現代文化(新文化)的發源地和代表城市,是中國文化新舊轉型、推陳出新的典范城市。它,鐫刻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它,沉淀著歷久彌新的紅色記憶。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千龍網推出“一世紀正青春”系列策劃,深入五四運動起點北京大學紅樓等北京紅色遺址,尋訪百年來凝聚在歷史與現代中的紅色基因,感受始終澎湃在脈搏里的磅礴力量。


慈悲庵,院落面積25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平方米,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先進知識分子在北京開展秘密活動的場所之一。趙雅丹攝

慈悲庵始建于元代,位于陶然亭公園內湖心島西南端。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在慈悲庵與鄧中夏以及輔仁學社在京成員周長寬、易克嶷等人聚會研究驅張斗爭,探討救國道路,會后在慈悲庵山門外古槐樹下合影留念。同年8月,天津覺悟社成員來京,邀請少年中國學會、曙光社、人道社、工讀互助團等進步社團20多名代表,在慈悲庵北配房內舉行聯席會議,李大釗、周恩來、鄧穎超、劉清揚、郭隆真等出席,共同探討團體聯合起來、改造社會問題。

在第一展廳,有許多與毛澤東相關的珍貴歷史資料,比如青年毛澤東與母親和兄弟的合影、與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同學的合影等。而這個展廳重點介紹的,就是毛澤東領導的“驅張運動”。

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羅章龍、鄧中夏及當時在京的輔仁學社成員共同來到慈悲庵,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斗爭,并在山門外的古槐下留下了這張合影,這也是青年毛澤東在北京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張珍貴照片之一。杜建坡攝

當時,軍閥張敬堯在湖南任督軍期間作惡多端,尤其在“五四運動”以后,他對湖南的教育事業和學生愛國運動進行了殘酷的鎮壓。1919年12月18日,毛澤東率領驅張代表團到達北京,在北京的“驅張運動”期間,毛澤東組織平民通訊社并親任社長。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到慈悲庵與輔仁學社成員聚會討論驅張問題,開展請愿等進步活動,留下了佇立在慈悲庵山門前的那張珍貴黑白合影。

關鍵詞: 一世紀 青春 北京 陶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