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先烈!南鑼鼓巷的這個紅色剪影藝術展“剪活”了李大釗

2021-06-13 11:00:45

來源:互聯網

一張黑紙,在剪刀、刻刀的加工下,變成一幅幅鮮活的人物肖像。6月12日,恰逢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響應文化和旅游部開展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號召,以“傳承剪紙技藝妙剪致敬英雄”為主題的王鋒紅色剪影藝術作品在北京南鑼鼓巷展出。58歲的剪紙大師王鋒,用鏤空的藝術還原李大釗、瞿秋白、江竹筠等共產黨人的英容。

50幅剪影亮相

雕琢共產黨人的精氣神

在位于南鑼鼓巷王鋒工作室的展覽現場,50幅共產黨人的剪影一齊亮相。王鋒精細刻畫了他們的須發、眉眼,還要保證每張作品都是連接不斷的一整張紙,難度可想而知。原本用平面紙張很難表現出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這些人像剪影卻巧妙地利用了淺色背景和深色畫面的呼應,呈現出明暗變化,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共產黨人的精氣神。

從今年5月1日開始,王鋒開始創作“偉大的100位共產黨人”系列剪影作品,此次展覽正是首批展出的部分創作。這一系列創作旨在通過剪紙剪影藝術,歌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為新中國建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英勇犧牲的100位共產黨人代表,獻禮即將到來的中國共產黨百歲華誕。

“前段時間,我去了一趟國家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被博物館里面陳列的共產黨人的英勇事跡所感動。作為一名傳統手藝人,我做不了什么驚天動地之舉,就想著能不能用我的剪刀和刻刀,把這些優秀的共產黨人刻畫出來,表達我對他們的尊重和敬意。”王鋒說,自己一開始不敢想做100個人物剪影,因為從未做過這么大規模的創作,后來在查閱資料中深受觸動,決心完成這一系列的創作。“再累也一定要完成,大病一場也值得,因為這不單是剪紙藝術創作,更是做一件有歷史意義的事情。”

放大模糊的照片

許多細節讓他飽含熱淚

萬事開頭難,王鋒在網上查照片,發現很多共產黨人英烈的照片都不夠清晰,“這些照片顏色不一,有棕色的、黑色的,大多非常模糊的,甚至還有的人找不到照片,只有素描圖。”而剪影肖像卻是模糊不得,每一刀刻下去都是黑白分明的效果,王鋒只能努力復原照片里每個人的長相,捕捉他們的神韻。

“在這個系列里,我創作的第一張剪影是李大釗,他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王鋒在剪影中還原了李大釗最經典的形象:身著深色長袍,臉型方正,戴著眼鏡,微笑中透露著儒雅睿智。在為江竹筠創作剪影時,王鋒放大照片,從細節可以看出,年僅20多歲就壯烈犧牲的江姐,也是一位愛美、愛生活的偉大女性。

同樣將生命定格在20多歲的,還有毛岸英烈士。“毛岸英烈士是毛主席的長子,他的犧牲是毛主席畢生的痛。后來中央警衛局在清理毛澤東的遺物時,曾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小柜子,里面裝的是毛澤東珍藏的幾件毛岸英的衣物。在創作時,我真是含著熱淚在剪,這些英雄風華正茂,熱愛生活,就是為了共產主義信仰,為了新中國,放棄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面對著墻上一幅幅剪影,王鋒說到動情處,淚水奪眶而出。“我經常一剪剪一天,晚上睡不著,腦子里反復還出現這些人的面孔,浮想聯翩。”

從藝近40載

歷經坎坷剪出精彩人生

每見到一位陌生人,王鋒右手握著一把剪刀,在一張疊成幾層的紙上快速舞動,一兩分鐘后,就能將一幅惟妙惟肖的剪影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敏銳的觀察和嫻熟的技巧背后,是他近40年艱苦的努力。“這門技藝講究熟能生巧,只有剪過的紙摞起來和自己差不多高,才能練出來。鼻子多出來一點,嘴巴薄一點,差一毫米可能剪出來就不再是同一個人。”

王鋒是山東德州寧津縣人,年少時期,因為電視劇里一閃而過的剪影藝術作品,王鋒開始自學剪紙藝術。他向往著步入藝術高校的殿堂,卻未能如愿。由于家境貧寒,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不到二十歲的王鋒懷揣著十元錢,在泰山景區為人剪影、畫畫。云霞繚繞的泰山景色治愈了他求學的失意,游客對他作品的喜愛鼓勵了王鋒繼續求索。因為不停地練習剪紙,他的手指頭被剪刀磨出了疙瘩。后來在山東藝術學院一位老師的專業指導下,王鋒系統訓練了素描等美術基本功,在他的勤奮與毅力下,藝術創作更加突飛猛進。

自2008年來到北京闖蕩后,王鋒找到了更加廣闊的藝術天地。如今,除了在南鑼鼓巷,王鋒還在前門大柵欄開了一家剪影漫畫的藝術創作工作室。王峰曾登上《星光大道》舞臺,為閆肅、呂思清等藝術家剪影,還曾應外交部邀請為蘇丹總統剪像,展現了中國剪影藝術的風采。

在進行創作的同時,王鋒還通過其短視頻賬號“山東剪影哥”作品的創作過程,短短一個月來已吸引數萬網友觀看。據悉,在7月1日前后,王鋒將完成100位優秀共產黨人代表的剪影作品,屆時這批作品將全部展出。

關鍵詞: 致敬 先烈 南鑼鼓巷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