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君”的銀盒上郵票了

2021-06-13 10:30:46

來源:互聯網

2021年6月12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絲綢之路文物(二)》特種郵票一套4枚,郵票圖案內容分別為漢·凸瓣紋銀盒、唐·長沙窯青釉褐斑模印貼花椰棗紋執壺、五代十國·波斯孔雀藍釉陶瓶、宋·龍泉窯青釉菊瓣紋盤,全套郵票面值為4.80元。

均是“海絲”珍貴文物

這4枚郵票選取了海上絲綢之路4件珍貴的文物。其中,漢·凸瓣紋銀盒為廣東省出土的代表性“海絲”文物,出土于廣州市南越文王墓,現藏于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銀盒為扁球狀,蓋與身捶出蒜瓣形凸紋,蓋身相合處各飾一匝穗狀紋帶,紋帶表面有極薄的鎏金。其造型、紋飾和制作工藝與中國傳統風格迥異,類同于西亞波斯帝國的金、銀器,是從海上絲綢之路傳入,屬舶來品。

此外,長沙窯青釉褐斑模印貼花椰棗紋執壺現藏于長沙銅官窯博物館、波斯孔雀藍釉陶瓶現藏于福建博物院、龍泉窯青釉菊瓣紋盤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郵票圖案以文物為主要元素,背景為海浪、古代帆船及主要航線,充分體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所承載的東西方文化交流,進一步弘揚“海絲”文化。郵票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集郵網廳、中國郵政手機客戶端等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特種郵票”中有三枚與廣州關系密切

獲知消息后,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凌云。

吳凌云介紹,《絲綢之路文物(二)》特種郵票中有三枚與廣州關系密切,銀盒自不必言,作為嶺南地區最早的“舶來品”,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海外舶來品之一,這只列瓣紋銀盒的造型和紋飾都和中國漢代器物風格迥異,而與伊朗波斯帝國時期的器物類似。銀盒的蒜瓣形花紋是用捶揲法壓制而成,這種制法的金銀器一般被認為起源于波斯文化。

長沙窯瓷器在當時主要是通過廣州和寧波兩個口岸行銷世界,寧波面對朝鮮、日本地區,廣州面向東南亞、阿拉伯地區、非洲東海岸等地。

另一件孔雀藍釉瓶是出自福州,墓主劉華是五代南漢國公主,南越王國宮署遺址也出土了同類器物。這件東西也非常重要,有些專家就認為它是南漢國君給公主的嫁妝。

吳凌云告訴記者,銀盒登上郵票的消息傳出后,已經有集郵愛好者致電館里,希望得到館長簽名的信封。“這說明咱們的集郵愛好者對南越王墓,對南越國的文化非常感興趣,也說明了他們對‘海絲’文化的認同,這實際就是對廣州文化的認同”,吳凌云說,“我覺得應該支持,我給他簽了5個。”

有“國家名片”美譽的郵票因其題材廣泛,包羅萬象,被形象地比喻為“方寸天地,大千世界”。它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科技、人文發展的生動縮影,是國家形象、城市形象宣傳的重要載體。

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曾發行過與廣州有極高關聯度的相關題材郵票共有21套,其中重大事件紀念類10套,政治經濟建設類4套,歷史人文類4套,民俗民風類3套,有效地宣傳了廣州城市形象,提升了廣州城市知名度。但吳凌云說,廣州出土的珍貴文物直接登上郵票的還非常少。包括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在內的廣州海絲遺跡,正在與兄弟城市聯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南越王博物館藏銀盒上郵票,充分體現了廣州在“海絲”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關鍵詞: 南越 國君 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