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后,著名青銅重器大盂鼎、大克鼎將重聚

2021-06-11 15:31:12

來源:互聯網

上海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10日聯合在北京宣布,大盂鼎、大克鼎將先后在上博、國博聯袂特展。這是雙鼎在62年后再重聚展出。

大盂鼎、大克鼎于1951年由潘氏后人潘達于無償捐獻國家。1959年,大盂鼎應征北上,入藏當時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介紹,“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館受贈青銅鼎特展”將于6月18日開幕,預計展期1個月。將展出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戰國的有銘青銅鼎21件。展覽中的青銅鼎均為上海博物館1952年成立以來,源自社會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贈。其中,潘氏家族捐贈的大盂鼎、大克鼎將重聚上博。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向盂敘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國經驗。1849年出土于陜西后它便被販賣至文物市場,幾經輾轉,最終由潘祖蔭珍藏。

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重器,內壁鑄有銘文290字,記載了“克”對祖父的頌揚與懷念。1890年出土于陜西扶風縣法門寺后被潘祖蔭重金購得,從此他同時擁有舉世雙絕,特辟一室“攀古樓”專藏,并鐫刻印章曰“寶藏第一”。

此后,慕名前來的求訪者紛至沓來,心存覬覦者亦大有人在,但潘祖蔭始終不為任何威脅利誘所動,聲稱“我這寶鼎只傳后代”。

潘祖蔭病故后,其弟潘祖年將兩鼎用船從北京運回故鄉蘇州,作為傳家之寶秘不示人。清末,端方任兩江總督,曾千方百計欲得兩鼎未逞。不久,辛亥革命爆發,端方被殺,潘家才松了口氣。

民國初年,有美籍人士專程來華找潘氏商談求讓大鼎,出價達數百兩黃金之巨,終為潘家所回絕。上世紀三十年代中葉,國民黨當局在蘇州新建一幢大樓,黨國大員忽發奇想,要在大樓落成后以紀念為名辦一展覽會,邀潘家以大鼎參展,以圖無限期占有大鼎。然拙劣伎倆為潘氏識破,婉言拒絕了參展。

抗日戰爭爆發后,潘祖蔭的孫媳潘達于等人連夜把克鼎、盂鼎和一批青銅器裝箱深藏到屋子底下。城陷后,她家前后闖進7批日本強盜,一遍遍搜刮,財產損失殆盡,卻最終沒有發現蹤跡。

解放后,潘氏家族認識到唯有人民政府才能使兩鼎得以長期妥善保存,于是潘達于在1951年主動寫信給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信中說,國家的文物不應再予收藏,而應公諸人民,由于上海即將建立博物館,愿將家藏六十年的兩鼎獻給國家,以供廣大人民欣賞研究。

1952年,上海博物館開館,二鼎如愿入館,民眾第一次飽覽了聞名半個多世紀的“國之重器”。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大盂鼎等125件珍貴文物應征北上。兩件巨鼎自此各鎮一方。

關鍵詞: 62 年后 著名 青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