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紅梅贊》經久不衰,87歲作曲家羊鳴說:生我是父母,養我是共產黨

2021-06-10 17:01:16

來源:互聯網

紅梅盛開,傲雪凌霜,一曲《紅梅贊》用音樂把共產黨員江姐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它的曲作者羊鳴是一名老黨員。今年,羊鳴87歲,黨齡已有67年。

1943年,9歲的羊鳴還叫楊培蘭。他跟隨在外闖蕩的父親,離開家鄉山東省長山島,來到東北邊城安東寬甸縣。在偽滿洲國的統治下,百姓們的日子苦不堪言,甚至連本該教書育人的校園也未能幸免。楊培蘭和同學們最怕上體育課。日本教官下令齊步走,而前方就是一個大泥溝,哪怕趟過了泥巴,教官也會對著學生頭上猛地打過去。頭破血流的孩子們必須咬牙爬起來,否則又會被狠踹。

家庭也沒能為楊培蘭擋去太多的風雨。離開長山島后,母親早逝,父親一人拉扯他和弟弟長大。有一次,他帶著弟弟出去玩,不小心跌了一跤,腦袋上縫了兩針。父親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只好罰他去母親的照片前跪著,自己在一旁偷偷流淚。

1947年,解放軍進入寬甸,動蕩的局勢終于穩定下來,“突然,有人把你當人了。”對于解放軍,楊培蘭充滿了單純熾熱的向往。解放戰爭打響前后,青年們可以自愿參加解放軍,楊培蘭瞞著父親,偷偷來到了參軍報名處。13歲的他一心參軍,于是虛報了2歲,再加上個子長得高,如愿“混”進了部隊。他覺得自己的名字太像女孩,不夠有軍人氣概,于是改名為“楊明”,“明”正是“光明”的寓意。

向位于通化的軍醫大學出發時,虛報年齡的“謊言”才由楊明自己坦白。“只要讓我參軍,干什么都行。”楊明的決心異常堅定。首長看他機靈,把他派到了當時的安東軍區文工團。

“部隊就是大家庭。”童年中一度缺席的溫暖回來了。大姐姐們看他太小,幫著拆洗被子,到了端午節,楊明早上醒來,姐姐們已經給他掛好了紅繩和香包。還有教員給楊明補落下的文化功課,教他做人的道理。

也是在這里,楊明與熱愛一生的作曲相遇了。“文工團的任務就是給百姓表演。”楊明演的第一部戲是《白毛女》,唱的第一首歌是《八路軍軍歌》。深夜里,“錦州解放”“長春被圍”等前線捷報頻頻傳回,讓人們熱血沸騰,“我們的心是和革命進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樂隊隊長是楊明最佩服的人,也是第一位作曲老師。隊長經常帶著楊明到解放區收集民間音樂素材。“小楊明,音樂在哪兒?音樂就在人民當中。”隊長的話在楊明心中扎了根。1949年,15歲的楊明創作的第一首歌曲《慶新年》,就脫胎自民間嗩吶曲。《慶新年》發表在東北軍區的《部隊文藝》上時,楊明第一次使用了筆名“羊鳴”,因為曾有人打趣,他寫的曲子像小羊叫。

1950年,羊鳴調入東北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姑涝瘧馉幤陂g,羊鳴三次到前線慰問志愿軍戰士。他和戰友們趁著夜色從丹東出發,進入朝鮮后,大雪遍地,一片荒蕪,偶爾有朝鮮“阿媽妮”悄悄“爬”出來,很快又縮了回去,美軍的飛機就在頭頂盤旋,坐在破舊的卡車里,大家的雙腿凍得沒了知覺。“沒有一個人害怕。”羊鳴回憶,“我們的心永遠跟著黨走。”

1953年,羊鳴考入東北音樂專科學校作曲系。1954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羊鳴從未猶豫過,“生我的是父母,把我養大的是共產黨,我必須成為一名黨員。”對黨的熱愛,始終流淌在羊鳴譜寫的音樂里:《我愛祖國的藍天》歌唱著飛行員浪漫寬廣、英勇無畏的情懷,幾十年來,它早已成為空軍的代表性曲目;歌劇《江姐》久演不衰,《紅梅贊》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我們創作的音樂絕不強加于人,每一個音符、每一句唱詞都是和群眾在一起的。”建黨百年之際,作為老黨員,羊鳴常提起“報答”一詞。此前,他曾創作過一首名為《報答》的歌曲,“報答你啊只有一句話”等句句歌詞都是羊鳴的心聲。“有人曾經問我,這么拼命寫作,累不累?累,但我由衷地想要報答把我養大的黨。”

關鍵詞: 紅梅贊 經久不衰 87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