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15:46:33
來源:互聯網
禹風《蜀葵1987》作品分享會日前在SKP RENDEZ-VOUS舉辦,作家石一楓、評論家叢治辰與《蜀葵1987》作者禹風 ,圍繞《蜀葵1987》討論各個時代上海的故事。
禹風的最新長篇小說《蜀葵1987》對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做了一次文學的回溯與重構,巧妙地編織了一幅富有時代氣息的上海畫卷。作者的筆墨席卷80年代上海知識分子、技術工人階層、商界人士、海外背景家庭及公務員等群體,呈現了一個時代的風俗和氣息。與“傷痕文學”迥異,它著重展現的是80年代處于青春成長期、而后在90年代走向世界那一代上海人的城市記憶。
石一楓認為《蜀葵1987》寫到了好幾種愛情形態,有少男少女純情的愛情,有師生間以精神性為主、不平等的感情,也有物質環境下的愛與欲望,小說中的女性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命運,有點像微縮版的滬上十二釵,有八十年代上海獨有的女性的美。
叢治辰則評價禹風寫出了屬于上海的獨特質感。他認為,《蜀葵1987》看似寫青春和愛情,但是它的背后有更深的寄予。“這個東西不但指向上海這座城市的特點、上海人的性格、上海的歷史、上海跟世界的關系等等,也指向一個不為人知的上海。”在叢治臣看來,該書選擇的時間和空間,本身就構成一種曖昧和復雜,它是在上海的,又是在世界的;它是精明的,又是反精明的;它是理想主義的,又是抵觸理想主義的,所以才有故事里面種種男女的情感糾葛,以及個人命運的反復。
禹風坦言,《蜀葵1987》寫的是上海的八十年代,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一個磁吸的時代,“我想把這個特殊的年代放在上海歷史的長河中,通過當時社會的變遷,用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希望讀者從小說傳達的那種意境,從歷史的長河,以及國際性的眼光來體會那個特別的時間點,這是我當時創作的一個整體思路。”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