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花,荷蘭人“花”了哪些大心思

2021-06-09 14:46:07

來源:互聯網

荷蘭人熱愛鮮花到了何種程度?

荷蘭人又怎么把這種“熱愛”做成國際大買賣,并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

為了讓鮮花生意“長開不敗”,荷蘭人做了哪些制度創新?如知識產權保護、荷蘭式拍賣。

荷蘭人如何應對疫情對本國鮮花貿易的強烈沖擊?

“愛美之心”人我皆有,荷蘭鮮花文化背后的“求道之心”又能給我們哪些啟發?

疫后重啟

限時重張 眾人爭相預約打卡庫肯霍夫

2021年,第72屆荷蘭庫肯霍夫鮮花節于千呼萬喚之后,終于再度重啟。在荷蘭政府的政策引導下,庫肯霍夫公園試驗性地選擇在4月下旬開放了6天,2.7萬人有幸入園參觀。較以往不同的是,入園人流量控制在每日5000人次,且預約游客必須持48小時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陰性結果方可入園。另外,庫肯霍夫公園還策劃了線上虛擬展覽,有2000萬人次先后通過網絡平臺參觀公園。

作為全球最大的郁金香公園,庫肯霍夫聞名遐邇,每年春天,1600多個品種的鮮花在這里依次怒放,顏色和形狀各異,吸引著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超過150萬人次的游客聚集觀賞,熱度從未減退。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新冠疫情原因,2020年庫肯霍夫公園完全關閉,未對公眾開放。

4月13日,筆者有幸在媒體日被庫肯霍夫公園邀請入園采訪并參觀。由于疫情,我們入園時,除了陪同參觀的公園運營經理Henk De Mooij和推廣負責人Debbie外,只能偶爾見到幾個園丁。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筆者既感到榮幸,內心也充滿惋惜。榮幸的是可以漫步在全球聞名的郁金香公園,沒有擁擠的人群,只有鮮花的芬芳和鳥的鳴叫相伴,能夠輕松安靜地享受百花爭艷的美景,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但是,當我們在這個占地32公頃、享有“歐洲最美麗的春季花園”美稱的庫肯霍夫公園駐足流連時,卻發現花事再盛,無人欣賞,也只能徒增寂寥。

庫肯霍夫公園運營部經理Henk De Mooij告訴我們,“每天5000個預約參觀指標在投放到市場的當天就會被一搶而空,真正是一票難求,園方對于這樣的情況也深感遺憾。一向敞開大門歡迎四方賓客的庫肯霍夫,在特殊時期為了保證公共衛生安全,不得不遵守疫情防控政策。”

Corinne是眾多搶票者中幸運的一位,他在今年開放日帶著兩個孩子入園參觀后,在庫肯霍夫公園的社交平臺上留言贊嘆:“我和孩子們一起在這里度過了完美的一天,今年的鮮花如往常一樣絢爛。我每年都會帶孩子去庫肯霍夫公園好幾次,每年公園都會策劃不同的主題,今年的主題‘色彩的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了色彩的力量。特別是在新冠疫情肆虐這樣的艱難時刻里,鮮花確實能讓人心情舒暢。”

世界各地的鮮花愛好者們都希望來年能一切恢復正常,屆時可以來荷蘭“打卡”春日的庫肯霍夫公園。

歷史溯源

輪作種植 每年更換設計主題

位于荷蘭利瑟的庫肯霍夫公園是世界最大的球根花園之一,早在15世紀時,庫肯霍夫原本是一位女伯爵的狩獵領地,當時她在后院種植了各種蔬果和草藥等烹調食用的植物,因此將此處命名為Keukenhof(荷蘭語原意是“廚房花園”)。1949年,一些球根花卉種植者希望建立一個開放空間式的花卉展覽中心,于是和出口商們共同創辦了可供游人參觀的庫肯霍夫公園,以便長期發展球根花卉事業。

自1949年以來,參展的100多個育種公司或機構每年9月都會挑選各自最新最好的球根花卉品種,然后庫肯霍夫公園的園藝設計師會根據當下的潮流并融入育種者的意愿進行主題設計。從每年9月開始,40名左右的園丁會花費3個多月的時間,根據設計方案手工種植700多萬顆球根。為了保證最好的觀賞效果,園丁們往往將不同品種結合在一起,分層種植,最大程度上保持鮮花造型完美的八周觀賞期。在這之后,所有的球根都要在春季結束時收起來,直到秋天再次來臨,新的種植周期再度開始,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已經有72年的歷史。

當然,每年也會有培育出來的部分新品種在展覽上亮相。對于花卉交易者來說,一年一度的庫肯霍夫鮮花展更是球根鮮花培育技術交流與尋求市場合作的好時機。為了保持公園土壤的健康,庫肯霍夫采用輪作的方式,由此也發展出每年更換一次主題進行設計和種植的傳統。

據庫肯霍夫公園推廣負責人Debbie介紹,荷蘭郁金香育種領域每年都會有新的突破,因此每年的郁金香新品展示中心是很大的一個看點。從花瓣到葉片,培育出較以往不同觀賞性的新品種一直是育種專家不斷追求的發展方向。這個培育的過程漫長且復雜。在真正進入交易市場前會在這里展示。而后仍然有幾年的育種期,最后在球根達到一定量級后才能正式進入交易市場。同時為了保護育種者的積極性和權利,荷蘭政府嚴格執行有關的知識產權規定,要求花卉種植者必須向某一花卉育種者付費并得到特許,才能生產、銷售這種花卉。這種機制保證了荷蘭花卉的持續發展。

2021年的設計主題是“色彩的力量”。事實上,這原本是為2020年設計的主題,可惜整個花期并未能向世人展示。而庫肯霍夫是荷蘭花卉業發展的一面鏡子,透過這個展覽,不僅可以窺見荷蘭花卉業的技術動向,同時也可以了解到每年鮮花種植與出口貿易的風向。

鮮花拍賣

分工明確 荷蘭花卉貿易霸主地位常青

縱觀全球國際貿易,花卉可能是其中最不易保存的東西,且從實用功能性來說也不算剛需。鮮花貿易是如何被荷蘭人成就為一項影響全球貿易的產業呢?

首先,聰明會算計的荷蘭人知道,資金才是發展一切的根本。眾所周知,荷蘭面積小、地勢低、人口稠密、自然資源比較貧乏。20世紀50年代,荷蘭成功開發了沿海地區蘊藏的天然氣并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天然氣賣出一部分,利潤用來扶持國內溫室種植。留下的天然氣用來加熱溫室,而50%以上的溫室都用來種植花卉。

資金運轉起來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是荷蘭人的又一創舉。荷蘭的花卉、蔬果等生產大多在溫室進行,廣泛采用計算機監控溫度、濕度、光照、施肥、用水和病蟲害防治。不要小瞧這些從外部看似很簡單的溫室大棚,其設備水平可謂全世界一流,高度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的管理,監控著生產的各個環節。大棚里所有的蔬菜、花卉都配有可掃描的編碼,工人在電腦上可以全方位數字監控并完成所有的生產工作,包括最后環節里蔬菜的采摘和花朵的收割與裝盆。

花卉生產過程中的高科技固然讓人驚嘆,然而這還不足以讓荷蘭花卉產業屹立于世界花卉市場。現代花卉國際貿易,更需要銷售與物流協同發展,打造出環環相扣卻分工明確的產業鏈,其中拍賣這個環節既重要又獨具特色。

根據荷蘭花卉苗圃產品批發商協會發布的信息,荷蘭鮮花大概有80%是通過拍賣的形式賣出,而荷蘭鮮花拍賣售出的鮮花占全球鮮花交易的40%。位于阿姆斯特丹西南部Aalsmeer的荷蘭皇家拍賣公司是荷蘭最大的鮮花拍賣市場,占地260平方米,相當于220個足球場,這里平均每天交易約4800萬束花卉和綠植,價值1600萬歐元。

荷蘭的鮮花拍賣市場和一般的拍賣市場完全不同,你會看到荷蘭人發明的獨特交易模式——從高價到低價拍賣,國際上把它叫做荷蘭式拍賣。這種拍賣采取表盤式無聲拍賣,漲價、降價是交替進行的,沒有人喊價,也沒有人落槌,參與拍賣的人會專注于大屏幕上的電子表盤。拍賣師首先當眾報出最高價格,用電子拍賣鐘上的相應刻度顯示出來,然后再由競買人按動電鈕逐一應價,凡無人應價時,拍賣鐘指針逆時旋轉,表示遞減降價,直到有人按動電鈕使其停轉表示購買。電子屏幕上拍賣鐘旁邊顯示著花的編號、數量、品級以及種植者的相關信息,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競價人同時應價時,拍賣系統就會自動轉入增價拍賣形式。這種減價式拍賣主要是針對不同品質的鮮花,第一個出價最高的人可以買走全部,但往往他們只會買走這些花里最好的一部分,剩余的部分,價格下降,再次進入拍賣系統。

這樣的拍賣方式,如果你按得太早,很可能就買貴了;相反,如果你按慢了,你中意的那批花就很可能被別人搶拍了。整個拍賣過程大家都沉默不語,但實際上在電子化的拍賣系統里,競買者之間競爭相當激烈,成交特別迅速,平均3秒鐘就完成一次交易。

荷蘭皇家鮮花拍賣公司的首席商務官Ruud Knorr解釋說:“利用計價鐘拍賣是這個行業一種獨特的工具,我們拍賣市場和3000多位種植者簽訂了協議,他們的花只能通過我們拍賣市場進行拍賣。這種內部收購、集中銷售的模式既保證了種植者的銷售渠道,也保證了我們市場供貨量充足。93%的種植者參與使用計價鐘,而買家也認為拍賣鐘實現了快速的最優定價。這種形式的拍賣方式,我們已成功使用了近百年,它創造了一個透明的市場環境,將供求關系簡單、快速地聯系在一起。”

荷蘭郁金香種植協會的主席Arjan Smit告訴筆者:“每天下午5點,我們將鮮花送進庫房,晚上8點開始裝車運輸,10點會抵達拍賣市場,晚上10點半的時候鮮花已經安全進入冷庫。第二天凌晨4點拍賣中心開始質量檢測,5點開始進行拍賣準備。早上7點工人會把賣出的鮮花進行分裝處理,上午11點鮮花就已經被送到港口和機場。售出的鮮花大部分是通過船或者是飛機送往全球,整個物流過程十分嚴謹細致,運輸方式復雜多樣。”

鮮花不易保存的特殊性使得它對儲運條件要求極高,物流成為這個產業鏈條上相當重要的一環,也催生了有針對性的特殊服務流程以及成熟的管理體系。簡單說來,運輸工具方面,除了冷藏保鮮貨車、輪船、飛機,還包括一些拍賣中心的電子運輸推車,這些推車上都裝有射頻識別芯片,可以在每個拍賣地點被使用。物流環節還包括可持續運輸的包裝和可靠的保鮮技術,以便很好地保護鮮花產品,使其到達目的地時保持最佳狀態。

從荷蘭花卉行業的整個運作流程不難看出,資金、技術、銷售與物流都協同創新發展,這樣的運營模式環環相扣,最終成就了荷蘭花卉行業的全球霸主地位。

疫情沖擊

政府救市 花卉出口額不降反升

2020年全球經濟因新冠疫情遭受大規模打擊,荷蘭花卉貿易也沒有幸免,2020年3月花卉出口額同比2019年3月下降了20億歐元,大量庫存被銷毀,許多種植者被迫單日銷毀數百萬支鮮花。

可是隨后發生的一切卻在大家的意料之外:來自瓦赫寧根大學和荷蘭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荷蘭花卉出口額甚至增至95億歐元,占荷蘭農業總出口的10%。

荷蘭皇家鮮花拍賣公司在接受荷蘭《人民報》采訪時表示,與他們簽訂合同的3000個種植客戶里,沒有任何一個公司破產,部分花卉種植者獲得了政府6億歐元的緊急資金支持,以保證市場回暖時,仍有鮮花產品可以銷售。

瓦赫寧根大學發布的研究顯示,市場真正改變是在2020年夏季,6月到8月的銷售額甚至高于2019年同期。當然,眾多花卉行業經營者中也有損失不小的,其中蘭花的種植者目前仍在苦苦掙扎,原因是他們的產品主要用于酒店和大型活動,由于產品價格暴跌,受沖擊比較大。

但是,荷蘭郁金香種植協會主席Arjan Smit預估2022年荷蘭郁金香的價格將會上漲兩到三倍。他告訴筆者,種植協會的郁金香規劃種植總面積為12000公頃,其中60%是通過合同出售的,也就是在郁金香產出之前就與各大鮮花拍賣市場已簽訂過銷售合同;其余40%的花卉可自由買賣,稱之為自由貿易。通常合同之內的郁金香銷售價格為0.14歐元一支,自由貿易價格為0.23歐元,而目前超市里的郁金香價格相較疫情前沒有太大變動,是因為價格在去年冬天就已確定。但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沖擊使今年郁金香播種面積減少了400公頃,總量減少了約20億株,而郁金香的需求量較往年沒有太大變化,因此可以自由貿易的郁金香價格會更加昂貴。另外,2020年潮濕的冬天對郁金香的生長和采收造成了很大影響,讓今年郁金香產量下降,這也會導致第二年郁金香價格上漲。

鮮花文化

荷蘭人不僅熱愛郁金香 也鐘情所有鮮花

荷蘭人愛花的歷史很久遠,不管男女老少,用鮮花裝點房間已成為全民生活習慣,家家戶戶都會精心設計自家花園,種上喜愛的花卉。除了自己種花,荷蘭人也把鮮花當作祝福、慰問、表達愛意的最好禮物。在荷蘭,如果你不知道送別人什么禮物,那么鮮花一定是錯不了的選擇。也許在別的國家,人們會覺得鮮花不實用,可是荷蘭人認為鮮花可以美化環境,讓人心情愉快,就如同每日需要消耗的食物一樣重要。荷蘭人并不認為鮮花是送給女性的專有禮物,很多獨身的男性也有每周購買鮮花裝飾房間的習慣,他們把它當作與打掃家庭衛生同樣重要的事情。筆者的朋友Edwin Van Schie說,從他很小的時候,家里每天一定會有一瓶鮮花放在客廳。他的母親總是保持這個習慣,從未間斷。所以,盡管他現在獨居,也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

荷蘭每個超市都有鮮花售賣,每一個農夫集市也一定會有花農擺攤售賣鮮花,當然線上銷售鮮花的模式方興未艾。不過,很多鮮花店可謂“老字號”,通常世代經營,客戶多是周圍住戶。最令人感動的是,花店老板與客戶往往是代代傳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情感紐帶。這么熟絡的關系,老板多半了解客戶的喜好,圍繞著鮮花而產生的聯結,總是很溫暖人心。

筆者家隔壁是一個經營了七十多年的花店,第一代老板夫妻二人已經退休,如今花店轉交給了他們的女兒經營。在我搬來他們隔壁時,老兩口和他們的女兒送了我幾支橘色的郁金香,作為鄰里互識的小禮物。當然,后來我也成了時常光顧他們家花店的老客戶。

在荷蘭的每一個小學生,都非常了解郁金香在荷蘭的歷史。筆者小學七年級的兒子就能隨口說出歷史上那段著名的“郁金香泡沫”事件。據說在1635年時,10萬個荷蘭盾能買兩車小麥、4車黑麥、8只肥豬、12只羊、兩桶葡萄酒、4桶啤酒、兩噸黃油、1000磅(約454公斤)奶酪、一張床、一個銀杯子、一些衣服和一艘船,而10萬荷蘭盾當時只能買40個質量上乘的郁金香球根。學校老師還告訴學生們,當時幾公斤的郁金香球根甚至可以換一幢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三層樓房。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都會有崩潰的時候。當人們意識到這種投機并不是在創造財富,而是在轉移財富的時候,價格崩潰了——當時有成千上萬的人傾家蕩產,“郁金香泡沫”也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最終導致荷蘭黃金時期的結束。當然,這段歷史是荷蘭人的痛,但他們對郁金香的熱愛分毫未減。

荷蘭人不僅僅熱愛郁金香,還鐘情所有的鮮花。在荷蘭南部小鎮Zundert,一年一度的花車游行聞名全球。游行傳統始于1936年,當地的老百姓每年都會用成千上萬朵大麗花制作出20個巨大的花車在小鎮巡游,因此又被稱為“大麗花的狂歡節”。每年的花車設計精美、構思巧妙,制作工藝也相當繁雜。但是你想不到的是,這些大麗花均是當地百姓種植在自家花田的花。每年7月底、8月初,大麗花開得正旺時,各家的婦女兒童們就會全部出動,將各自家中花田的花朵采摘起來送往社區的花車制作中心。摘花季節,花田里甚是熱鬧。大家有說有笑,互相幫助。而參與花車制作的人基本來自于本社區的男性居民,從設計到制作,再到最后的游行,一般要持續一到兩個月,所有的工作都是義務勞動。Zundert人民對大麗花以及花車游行的熱愛之情,讓這一傳統得以一年一年傳承下來。

關鍵詞: 為了 荷蘭人 哪些 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