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孤兒,又有孤魂,這版音樂劇《趙氏孤兒》 不一般

2021-06-09 13:16:18

來源:互聯網

城墻斜立,大地傾鋪,無數長夜從裂縫中穿過。一縷被忘卻的游魂,悄然立于石階。夜風中花瓣起舞,游魂緩緩吟唱。他要回到某一時刻,找到一個理由——一個被自己父親獻出的理由……

元代劇作家紀君祥原著《趙氏孤兒》被列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是第一部被譯介到西方的中國戲劇作品,歷經七百年,常演不衰,被全世界以各種語言和藝術形式進行過改編。中國不僅在京劇舞臺上經常上演該劇,著名戲劇導演林兆華、田沁鑫,電影導演陳凱歌也都曾將這部作品改編搬上過舞臺和銀幕。而這一次,徐俊導演則用音樂劇的形式,以獨特的視角重新講述了這個經典故事。

音樂劇《趙氏孤兒》基于英國劇作家詹姆斯·芬頓為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所改寫的話劇劇本改編而成;徐俊導演、金培達作曲,梁芒作詞,鄭棋元、明道、徐均朔、方書劍、何亮辰、薛佳凝、朱梓溶等主演。該劇日前結束了在上海的首輪演出,收獲好評無數,11月6日、7日,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連演四場。

全劇上半場緊扣“救孤”。靈魂回到命定的源起:權臣屠岸賈當道,忠良趙盾慘遭滅門,天下生靈涂炭。草澤醫生程嬰被卷入其中,萬般情急,允諾了公主的托孤之請。接過嬰兒的這一刻,程嬰也許只是出于對一個啼哭嬰孩的哀憫和惻隱,或對暴行的憤怨難平;但他遠未想到,自己將來要為自己倉促之間的選擇付出多么慘重的代價。但這一刻,是一位平凡之人的善念與勇敢。

命運步步展開,險象環生,波瀾迭起。屠岸賈得知孤兒被人帶走,以普國新生男嬰之命為籌碼,一紙令下,舉國惶惶。程嬰為救趙氏孤兒,為不連累全國孩子,痛以親子替代孤兒。屠岸賈兩刀下落,萬劫不復。而靈魂找到了自己生命隕落的時刻,竟是親身父親獻出了自己的小小身軀。無聲狂呼,狂潮席卷,粉身碎骨的那一刻,一切朝著十六年后飛逝而去。懸念,再一次埋下伏筆。

下半場則緊扣“復仇”。十六年間,趙氏孤兒在程嬰與屠岸賈的養育下漸漸長大,稚氣尚未褪去,清澈的眼光向往著世界。在游歷之中,程勃看到了暴政下的人間慘象,裂縫從他的內心生出;也看到邊陲守疆,深受百姓愛戴的正義之師。當身世的畫卷鋪陳在眼前,透過無數亡魂,他找到了自己名字,他的命定則等待他去做出選擇……而程嬰,則于月下去往林間,于愛子的墳前贖罪……

最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是這出悲劇大戲中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被譽為“音樂劇教科書”的演員鄭棋元在劇中扮演忍辱負重、舍生取義,為救趙氏孤兒不惜犧牲自己親生兒子的醫生程嬰。長達三小時的戲,他始終佝僂著身體,舉手投足間都是一個活在巨大秘密和痛苦中的小人物。他彎著腰唱,跪著唱,仰天嘆息地唱,心如死灰地唱,句句唱得情真意切,動人心弦。從起初的恐懼慌張,到后來的決絕堅忍,再到最后面對自己親生兒子亡靈的愧疚悲壯,鄭棋元將這個弱小又偉大的經典悲劇人物刻畫得層次飽滿,淋漓盡致,感人至深。

“程嬰之子靈魂”是該劇原創的一個獨特人物和視角。這個在襁褓之中就被親生父親獻出了生命的嬰兒,會對自己的命運和父親的大義有著什么樣的心態?方書劍飾演的程嬰之子靈魂和徐均朔飾演的趙氏孤兒程勃,這兩個被置換了命運的生命,一個是始終煢煢獨立、踽踽獨行,心中充滿怨念的孤魂亡靈,一個是背負著血海深仇、命運極轉而變,必須殺掉身為殺父仇人的養父的趙氏孤兒。兩個生命,其實都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和使命,也注定了他們的悲劇宿命。

薛佳凝扮演的公主和朱梓溶扮演的程嬰之妻,兩個都痛失孩子的母親在一眾男性角色中格外溫婉悲情,尤其是程妻一段溫柔的搖籃曲更是催人淚下。明道扮演的屠岸賈、陳韜扮演的趙盾等各個人物,以及合唱群舞,也都可圈可點。

整個演出不僅視角獨特,敘事結構上別出心裁,演員唱演俱佳;而且舞美、燈光、音效、服裝造型等各方面都處處講究。只見滿是裂痕的巨石拱門溢出舞臺,宛如畫卷的移動鏡框穿越時空,著名舞美設計譚韶遠為該劇設計的簡約又多意的舞臺,構筑出強烈的悲劇史詩質感,一開場就以先聲奪人之勢將觀眾帶入場景氣氛之中。著名燈光設計師蕭麗河設計的光影效果豐富多變、細膩雅致,伴隨著跌宕起伏的劇情與音樂,時而凜冽如冰,時而柔情似水,為整體視覺增色同時,也讓觀眾更投入和理解劇中情感。

正是在這跌宕的悲劇故事中,呈現出了家與國、生與死、宗族與個人、情感與理智的取舍,在復仇與犧牲、意志與命運的抗爭中,激蕩出人性最深處的崇高與永恒。正如徐俊導演所言:“《趙氏孤兒》有屬于我們的風骨、信仰與境界。在愛與復仇的母題下,我們仰望崇高,也要凝視深淵。”

關鍵詞: 既有 孤兒 孤魂 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