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12:01:11
來源:互聯網
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在盛世誕生,于戰亂飄零,如今存世僅此一件;定窯白釉印花云龍紋盤,模印了千年承襲的龍紋,見證了宋金時期的科技變革……原創系列短視頻節目《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第一季18日正式上線,以“微紀錄片”的形式深度講述上海博物館館藏國寶的“前世今生”。
隨著文物表情包、考古盲盒以及更多文創產品的流行,文物正以更“年輕”的姿態在人們心中“活”起來。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超過102萬件,珍貴文物超過14萬件,而常年陳列在展廳里的只是這浩瀚寶藏的“冰山一角”。如何以一種“新潮”的姿態為世人“打開”這座寶庫?《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是博物館的一次探索,通過專家的細致講述,輔以生動的故事旁白和影像等多元化藝術表達方式,讓古老的文物“突破次元壁”,與今天的年輕一代跨時空對話。
經過半年多的精心策劃,上博專家顧問在102萬余件藏品中遴選出了25件來自青銅、陶瓷、書畫和工藝四大門類的重量級館藏文物,涵蓋相關學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現了精妙絕倫的中國古代藝術。《蓮塘乳鴨圖》、清康熙豇豆綠釉印盒等珍貴文物不再“塵封”于博物館的庫房里,而是帶著各自的傳奇故事與觀眾見面。
當天播出的《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首集節目,揭開了清代粉彩之傲骨——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的歷史畫卷。“把那箱子打開的時候,我們幾個人都眼前一亮。這是雍正粉彩里面的絕品,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陶瓷器研究專家陳克倫感慨說。
2002年,在中國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來自古董世家的張永珍以4150萬港元競得這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打破了清代瓷器的拍賣世界紀錄,后決定將此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陳克倫透露,張永珍女士出生于上海,覺得將這件珍貴文物捐給上博是其最好的歸宿,“她的哥哥慎重地問了她3次,你想好了?她非常豁達,而且不寫收條,就把它帶到了上海。”
事實上,此次亮相《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的珍貴文物均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自1952年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眾多收藏家與博物館的“情緣”被廣為傳頌,文物捐贈的故事展現了一代代人守護家國歷史的無私情懷和赤誠之心。
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表示,《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系列短片是一次以視覺形式講文物故事來“展覽”文物的嘗試,區別于傳統的歷史厚重感制作,在4分鐘內向觀眾重現國寶背后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同時也突破時空局限,使觀眾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到更多的非展線上文物。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