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10:47:42
來源:互聯網
從5月14日至5月24日,2021北京書市在朝陽公園與愛書人謀面,有著30余年歷史的北京書市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老書市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年輕面孔多了
北京書市年輕面孔多了,這是不少愛書人的新發現。在多抓魚展區、在中國書店展區、在孔夫子舊書網展區以及整個書市現場,年輕人都比往年多了很多。書市真的變年輕了!
“來淘書、套圈、做游戲,收獲春天傻傻的快樂。”二手圖書平臺多抓魚通過公眾號向大家發出了“好運書市”召集令,“這次從倉庫調了上萬冊圖書參加書市,以童書繪本、經管商業為主,少量情感和生活類書為輔。”多抓魚現場負責人喂鹿說。
來自湖北宜昌的鄧皓寧在北京師范大學上大一,她是通過朋友圈推送發現了召集令。一到現場,鄧皓寧發現500平方米的下沉廣場被布置成了兒童游樂場的感覺,“好運書市”分為淘書區、套圈區、跳蚤市場區三個區域,現場人頭攢動,許多年輕人和孩子在做游戲、在淘書。
鄧皓寧還看到,展區內有“健康無憂”、“天真無憂”、“錢財無憂”、“情感無憂”不同橫幅,在橫幅下分別擺放著與橫幅主題相應的二手書,而黃色藍色氣球更烘托出歡樂氣氛。埋頭精選后,劉皓寧選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英文兩本書,一掃二維碼才8元,正在她享受淘書喜樂的時候,她的同學也如小兔一般奔跑過來,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手上抓了一本英文版的彼得兔繪本。
每一個到現場的淘書人原來是有身份的,他們的手臂上貼著“漁民 STAFF”的標志。北京理工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的樊文琪同學手里拿了一本《喬比在海邊》,他說,喜歡書市濃厚的人文氛圍,這里年輕人多。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孩翻開《小貓頭鷹奧奇》《小水獺奧斯卡》,“摸起來不錯,還很新。”還有一個女孩手捧立體繪本《發明》愛不釋手。也有的人對經典文學情有獨鐘,一個大學生模樣的男生就買了一本《大衛·科波菲爾》。
年輕人們向來對跳蚤市場很喜歡,多抓魚此前收到 300 多個攤主的報名,但場地有限,其中 56 個攤主有機會來擺攤。兩個周末一共四天,每天有14個攤位?,F場,一位女士帶來了200本閑置書,有的書是她在網上買來,還有的是她從日本淘來的。“能便宜些嗎?”一個女孩目光里帶著真誠,這位攤主爽快答應,最后兩本原版讀物以45元成交。“能給喜歡的人,比賣廢品好多了”,攤主說。
喂鹿告訴記者,“書市開展三天以來,已至少銷售了五六千冊書,銷售額達幾萬元。今后,多抓魚還會再來書市。”
精品新書多了
“全場四折,出版社直銷。”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展位傳來的吆喝聲,讓人回想起昔日書市的熱鬧場景。但和以往書市不同,今年的北京書市上更多以新書、精品書“搶占”攤位。
北京出版集團工作人員陶杰經歷了書市從勞動人民文化宮、到地壇再到朝陽公園的不同時期,他回憶說:“當年賣的都是五元一本十元一本的庫存、積壓書,就跟甩貨一樣,但現在現場展示銷售的都是新書好書。”
在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展區,《巴洛克藝術》《盧浮宮》《羅馬藝術》《哥特藝術》這些精裝的大部頭書被精心陳列,998元一冊的書會像樂譜一樣放在一個獨立的書架上供讀者翻閱。編輯告訴記者,它們并不曲高和寡,很多讀者都惦記著這些書,甚至不少精裝大部頭圖書已經售罄,需要趕緊補貨。
在京版若晴展位上,家長和孩子幾乎沒斷過,這家出版公司帶來的新書會被讀者一眼發現。四歲半的小九買了《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中的兩本,小九的爸爸說,通過書市能第一時間買到新書,希望孩子多看些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將剛剛出爐的新書放到書市上,這在過去還很鮮見。在言實出版社展位上,101本一套的“百年百部紅旗譜”系列叢書悉數亮相,編輯王蕙子說,這套書是編輯加班加點一起努力的結果。有讀者一眼看見了叢書中的《苦菜花》,覺得特別親切,“《苦菜花》小時候還看過電影。”
找回憶的多了
每年書市,人與書相融的溫暖畫面都會上演,今年很多愛書人更是懷揣著回憶而來,這對于北京書市而言將會成為一個永恒話題。
一位小伙子正在孔夫子舊書網展區專注地翻書,他是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因為美國疫情目前還未回到美國繼續學業。在這位吳博士的記憶中,從上高中起他就到地壇書市淘書了,從此與北京書市結下緣分。吳博士深諳淘書技巧,他說,第一天趕來淘書才會有更多收獲。這一回他淘得一本《黃明信拉卜楞寺研究文集》,還在書里發現作者的打印文稿。吳博士說,他對學者黃明信特別有研究興趣,目前正在搜集資料,日后會寫些東西。
博士的媽媽站在兒子身后,眼里飽含著愛意,她說,他們原本是出來吃飯的,從新聞里聽說書市開了,她的兒子飯沒吃上兩口,就趕緊改道趕到書市。
在吳博士的身旁,還有不少年長者在安靜地“尋寶”。70歲的胡良驥退休前在朝陽區地方志辦公室工作,到北京書市淘舊書,是他從北京書市開辦之初就積累下來的習慣。來到書柜前,他頓時展現出淘寶老手的本色,一本本書快速翻閱,看版本、看品相、看內容,最后他相中了唐弢的《回憶書簡散記》。他說,“逛書市,這一年不來一回,還真不習慣。”
在舊書攤上,也能看到年輕女士,原來她是到書市找尋兒時的回憶。30歲的楊女士,小時候就在地壇書市上看過成套的連環畫,《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哪一本她都覺得好玩新鮮,如今她看到細密線條的連環畫依然擺滿了桌,還是忍不住翻個不停,一本《三山聚義》她看得特別投入。“特別有意思,瞬間覺得回到了小時候。”
記者手記:
北京書市將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北京書市誕生于1990年,至今走過31年。如何吸引年輕人,如何充滿創意,如何與生活對接,老書市遇到新問題。
2021北京書市之變還有不少:品閱休閑區帳篷區讓讀者可以邊休憩邊閱讀;后浪親子體驗區設置創客樂園、玩具總動員、啟蒙學堂、藝術部落等親子互動體驗;書市還組織抖音、快手、視頻號等潮流社交手段,倡導讀者參與“云逛書市”“短視頻打卡書市”等;書市推出“1+N”模式,以朝陽公園為主場,聯動全市實體書店、文化園區、區級圖書館等,構建1個主會場+100個分會場的“北京書市”。
北京書市的全新探索不會止步,記者從北京書市組委會了解到,除了圖書以外,增加大量文化生活內容,將是北京書市未來的走向,“一方面書市不能像起步階段一樣,滿眼皆是書;另一方面也不能變成集市,鍋碗瓢勺都能賣。”相關負責人如此說道。
老書市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會越來越有活力。北京書市將加強組織、協調力量,并在增加創意,匯集資源方面探索常態化的機制;探索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嘗試引入其他承辦單位;拓展思路,將1+N模式再深入,借助書市平臺,真正打造全城閱讀嘉年華,實現線上線下全面打通,實現實體書店聯動等等。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