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過后的冷思考:如何滿足消費升級

2021-05-10 13:01:03

來源:互聯網

文化和旅游部測算數據顯示,2021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眾多OTA平臺數據也顯示,景區、酒店、民宿、機票等旅游產品預訂量超過2019年同期。

今年的“五一”假期用現實印證了旅游業的復蘇。國人出游熱情高漲,旅游消費亮點不斷,創新旅游方式迭出,但部分熱門景區和場景瞬時人流過大,讓長假如何告別“人山人海”、什么樣的度假方式更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等老話題再次引人深思。

長途出游需求集中釋放

在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景區景點嚴格落實“限量、預約、錯峰”的防控保障措施下,今年“五一”連休5天,游客積蓄已久的長途出行需求得以釋放。攜程方面數據顯示,“五一”小長假總訂單量同比增長約270%,對比2019年同期增幅超過30%。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西安、南京、重慶、武漢、長沙入圍“五一”小長假十大熱門旅游城市。

去哪兒數據也顯示,“五一”假期該平臺人均出游時間達到4.18天,超過2019年的3.83天和2020年的4.06天。值得注意的是,人均1713元的消費額也創近年“五一”假期新高。

品質休閑游趨勢更為顯著,集中體現在“高星酒店”與“私家團”上。攜程“五一”酒店訂單中,高星酒店占比近四成,私家團訂單量對比2019年同期增長約230%。旅悅集團的用戶也有近半數選擇高品質酒店入住,旗下民宿品牌“花筑”滿房門店近700家,同比增長151%,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的111%;旗下蔚徠、柏納、索性等中端酒店品牌平均入住率近90%。

OTA的數據在景區個體上得到了驗證。“五一”假期北海名勝潿洲島交出了一份亮麗成績單:4月30日至5月5日,潿洲島接待游客量6.16萬人次,比2020年增長182.57%,比2019年增長44.16%;旅游消費收入8242萬元,比2020年增長153.6%,比2019年增長11.51%。島上每日船票、門票預訂一空,鱷魚山、五彩灘、海上運動公園、石螺口海灘成主要打卡點,帆船、游艇、潛水、海釣等運動項目和潿洲島特色歌舞歡迎儀式、“VR紅色潿洲”云平臺、紅色景區“七個一”研學路線均吸引力十足。海島連續多天滿房,酒店房價上漲超60%。

風景宜人的海南非常熱門。以當地文昌銅鼓嶺景區為例,“五一”期間共接待游客1.3萬人,同比增長85%,省內外自駕游散客是客源主力。“我們這里有山海美景,觀海長廊、攬月臺、祈福林、風動石等區域,處處可見家庭團、親子團的歡聲笑語。我們也推出第二屆銅鈴節活動,將銅鼓嶺山海美景與浪漫銅鈴、風車、風鈴完美結合,給節日增添了歡樂氛圍。”海南銅鼓嶺景區營銷經理薛斌說。

紅色游、考古游、主題游,帶頭翻新玩法

重溫紅色記憶、參訪革命遺址、了解紅色故事……紅色旅游正成為年輕游客的旅行消費新風尚。在同程旅行平臺上,以紅色文化為主的名人故居類景點門票訂單量相比2019年上漲859%,長沙橘子洲等戶外紅色旅游景點也在“五一”期間出現預約客滿的情況。攜程數據也顯示,“紅色旅游”關鍵詞在“五一”期間環比4月同期提升約7倍。對比2019年同期,平臺上紅色旅游景區訂單量增長約375%。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分析,紅色旅游已成為年輕游客的旅游消費新風尚,核心人群中21至30歲的“00后”“90后”占比超四成,“80后”人群占比近三成,40歲以下人群總占比89.1%。紅色旅游景點對周邊住宿及文旅消費拉動效應顯著。

紅色旅游中,博物館成為“五一”打卡熱門。“隨著文旅融合深入發展,再加上文藝作品、三星堆考古、建黨百年等話題影響,游客對旅游的文化屬性越發關注,紀念館、博物館、歷史遺跡等人氣十足。”驢媽媽旅游網CEO鄒慶齡介紹,三星堆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等掀起一股歷史熱;北京天安門廣場、湘潭韶山風景區、廣安鄧小平故里、嘉興南湖等成為“五一”紅色旅游焦點。

文化融入生活成為周邊游的新特點。“五一”期間,全國各地舉辦20余場音樂節,多場音樂節、主題演唱會均落戶旅游城市,草莓音樂節在上海、北京、武漢等城市開唱,《山河令》演唱會在蘇州齊聚,“觀演+旅游”、文化項目打卡成為年輕人出游的新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場景不斷變化,漸漸由“日”向“夜”,樂不停歇。游客愿意在夜晚去探索城市的街道、景觀,發現城市的另一面,也愿意去弄堂、巷子中尋找“深夜食堂”。根據攜程報告,重慶、長沙、廣州成為夜游代表城市,重慶兩江游、湘江游輪橘洲之星、珠江夜游等體驗熱度較高。

“五一”假期攜程當地向導預訂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達120%,經驗豐富的當地向導,可以為廣大游客帶去全新玩法:比如在湖南,向導為用戶推薦本地人才會去的“白虎堂”;在敦煌,攜程向導帶領消費者前往沙漠露營。

涌向“新秘境”:旅游走向更深、更廣

具有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的西部小眾目的地,為逐漸恢復的國內旅游市場又添了一把火。驢媽媽平臺數據顯示,“甜野男孩”丁真、三星堆考古發掘等熱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南長線游的超高人氣,四川甘孜理塘、稻城亞丁等小眾目的地的知名度直線上升。

一邊是熱門目的地的人山人海,另一邊,紅色旅游、小眾玩法、探索祖國“新秘境”,都是這些年輕人的“心頭好”,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升,人們在國內旅游的廣度和深度將會繼續發展。

馬蜂窩平臺長線目的地的訂單量大幅上漲。數據顯示,新疆、內蒙古、寧夏等地頗受歡迎,年輕游客在當地采用自駕方式體驗自然風景,或者到寧夏西夏博物館這樣的文化地標觀看展覽。馬蜂窩旅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年輕人喜歡前往有個性、有文化沉淀的城市,獲得更獨特、新奇的旅行體驗。“沙漠、徒步、房車、趕海、沖浪是最熱門的小眾玩法。夜晚沙漠露營觀星、去遠古冰川徒步、開著房車帶寵物出游,都是廣受年輕人認可的‘社交貨幣’。”相關負責人說。

“從今年‘五一’假期情況看,20歲至25歲一代游客已經全面崛起,鄉村游、房車游、戶外游等新型旅游形式深受年輕一代的追捧。”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蘭翔表示。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超過82%的出行人群更愿意去嘗試小眾且新奇的旅游目的地,有61%的消費者期待可以體驗到當地獨特的生活方式、特色民宿和風俗文化。”途家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陽江、海南萬寧、浙江麗水、遼寧葫蘆島、廣東清遠、福建霞浦、廣西南寧等地成為“五一”寶藏目的地。比如萬寧,日月灣已是全球公認的沖浪勝地,還有現存未開發的石梅灣,長達6公里的碧海銀灘,海星、海參、活體珊瑚隨處可見的加井島,使它相比于同處海南的三亞更美、性價比更高、更小眾和私密。

“人從眾”再受廣泛關注

“五一”期間,杭州西湖斷橋變成“人橋”、西安大唐不夜城地鐵口排百米長龍、敦煌景區駱駝排隊上山、重慶洪崖洞封路封橋等新聞輪流登上熱搜,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也讓游客直言“排隊排得沒脾氣”,這些都讓今年“五一”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拼手速的‘五一’”。

“三亞、廈門這類城市去了太多回,感覺閉上眼都是海鮮味。”游客李先生說,疫情下不能出國,國內重復去的大眾目的地已讓他和家人感到疲乏,何況今年“五一”節假日機票和住宿費用全部暴漲。他更想探尋一處清凈的古鎮或村落,帶著家人一起休養生息。

李先生的話代表了很多游客的心聲。當代年輕人熱衷于挖掘“寶藏目的地”,除了個性的主張、獲得感的訴求,其實也是對“人從眾”旅游模式的反潮流。

部分旅游業內人士分析,假日經濟可持續發展,關鍵要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把調休的安排權限交給職工,讓其自主選擇“小長假”和“長假”,才是疏解假日擁堵和景點人流的有效方式。

“五一”新實踐

宋城在11處創新城市演藝品種

世博公園內、黃浦江畔,上海宋城演藝公園(簡稱“上海宋城”)于“五一”期間開業迎客。作為宋城演藝推出的第11個演藝公園,宋城演藝破局城市演藝之作,上海宋城“五一”小長假收入超2500萬元,接待游客17.9萬人次,已成為市民的全民節日、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五一”期間,上海宋城《上海千古情》《WA!恐龍》《熱情桑巴》《大地震》等演出5天上演逾100場。駐場秀《上海千古情》中,3000噸黃浦江水奔流入海,甚至有火車開進劇院的創新手段。餐飲秀《熱情桑巴》“邊吃邊看”,讓市民不知不覺間就度過了1小時。

宋城演藝品牌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是上海宋城,“五一”期間,全國十一大宋城公園合計營收約1.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2.71%;總接待游客165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35.45%;主秀演出共251場,較2019年同期增加88場。

記者了解到,疫情挑戰下,宋城演藝銳意創新,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演藝模式,以劇目的多樣化、本土化、集成化為抓手,打造百老匯式的演藝聚合體,滿足全方位需求。比如上海宋城票價體系頗為豐富,每場演出單獨售票,并推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票價組合方式,親子秀收入占比35%、帶餐秀收入占比5%。上海宋城的“蝶變”,代表了疫情下文旅演藝大產業的變局。

西藏青山綠水間的“體育旅游”

從西藏旅游市場情況看,林芝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巴松措景區、苯日景區都受到了游客的追捧。游客也通過自行車越野競速賽等賽事,一路領略西藏美景,飽覽西藏的文化、林芝的風土人情。

在巴松措景區,2021第八屆環巴松措國際山地自行車越野競速賽舉辦,環湖徒步5公里+山地自行車3公里+皮劃艇體驗的“T人三項”活動,讓來自河南的梁鳳霞感受到一路親身體驗西藏人文地理的震撼。

“我參與了苯日景區全部的活動,沙灘摩托比賽雖然沒有得到名次,但喝啤酒我還是可以一爭高下的。西藏真是寶藏之地,一山一水都是景,人民非常淳樸,歌舞極具民族特色。”成都游客黃興邦對苯日景區舉行的趣味越野賽、沙灘摩托趣味越野賽及啤酒音樂節念念不忘。

盛世唐城夜游門票售罄

湖北是一些OTA上統計的全國第二大出行目的地省,當地景區都期待著在疫情之后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疫后重振的湖北旅游,也在“五一”前得到外交部、央視等的強力推薦,獲得強勁動力。

盛世唐城景區作為湖北熱門景區之一,“五一”期間總游客接待量近11萬人,《盛世唐城之大唐倚夢》和實景夢幻舞臺劇《大唐飛歌》接待游客量更頻頻觸及最大承載量。

“今年3月以來,我們緊鑼密鼓地對《大唐飛歌》創新升級,并于5月1日呈現。”襄陽唐城景區總經理楊祥華說,《大唐飛歌》通過《開元盛世夜宴華章》《天寶繁華梨園芳菲》《夢縈西域萬邦來朝》《漁陽鼙鼓香消玉殞》四大華章,展現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曼妙的舞姿、精彩的劇情、細膩的情感深得觀眾共鳴。而大型嵌入行進式夜游演藝《盛世唐城之大唐倚夢》,則巧妙地在近40萬平方米的唐城景區這個國內最大仿唐建筑群中,選取城墻、宮殿門、彩虹橋等不同場域打造成全景式舞臺背景,把全天數十場演出串聯為渾然一體,引入聲、光、電融合技術,打造大型墻體裸眼3D投影等,營造了一個不眠之夜。在預約和承載量限制下,大量游客因停止售票而無法夜游。

據介紹,5月1日至5月4日,唐城景區共舉辦20場演出活動,入場觀眾共5.33萬人次,票房總收入489.11萬元。整個景區共接待游客10.85萬人次,與2020年同比增長289.85%;實現旅游收入945.23萬元,與2020年同比增長308.22%。

關鍵詞: 過后 思考 如何 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