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喜愛主題咖啡館

2021-05-10 10:01:13

來源:互聯網

根據相關媒體發布的《上海咖啡消費指數》報告,上海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為2.85家,這一人均指標已經達到倫敦、紐約、東京等全球城市的平均水平。除了數量多,上海咖啡館的業態結構也越來越豐富,城市的咖啡生態多姿多彩。

放眼全球,咖啡館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人們也早已不再滿足于“千店一面”的連鎖咖啡館。在設計方面獨具匠心的主題咖啡館,因帶來不一樣的消費、社交體驗,越發為人們所青睞。

不精致,更像是個修車鋪

伴隨著人們對環保和健康生活的關注,騎自行車出行成為更多人的選擇,騎行文化也得以在許多城市復蘇。以自行車為主題設計的咖啡館,好比是為騎行者設立的驛站,讓他們能夠停下來喝杯咖啡、小憩一下。

在東倫敦的Old Street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院子。黑色的大門半敞著,門上用油漆刷了幾個復古樣式的大字:“Look mum no hands!”院內就是當地鼎鼎大名的自行車主題咖啡館。“Look mum no hands!”的意思是“看,媽媽!我會脫把了!”,讓人不自覺聯想到這樣的畫面:騎自行車的少年因成功嘗試了雙手脫把而洋洋得意,正向媽媽炫耀。看到這個別致的店名,很多人忍不住會心一笑,帶著好奇走進去。

若是第一次到訪,內部的場景可能會讓人覺得,這里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咖啡館。有人在修自行車鏈條,有人在做咖啡拉花,還有好多人盯著大屏幕,喝著啤酒、吃著飯。但屋內滿墻的海報、宣傳招貼、明信片以及各種書籍、雜志,還是“暴露”了這家店的主題——自行車。

撐起這家自行車咖啡館的共有3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咖啡館老板列文和金融從業者馬修是鄰居,自5歲起就在一起騎車上學。到倫敦工作后,兩個人還是會在周末相約一起騎車郊游,之后又認識了修車師兼車手山姆。2013年,馬修遭遇公司裁員,列文的咖啡館又被一家大型超市擠得關了門。就這樣,他們之前一直想開一個“可以看環法自行車比賽的地方”的夢想有機會實現了。

咖啡館開張后,3位店主認為這不應該是一個“只為了討好某類人的地方”,它應該保持一種敞開的姿態,歡迎路過的人都走進來瞧瞧,哪怕是坐在最里面的沙發上發發呆也好。這些年,咖啡館內舉辦過新書簽售會、電影放映會,甚至編織手工課。但最頻繁的還是定期舉行的自行車修理課和環法、環意等自行車賽事的直播。馬修認為,球迷在看比賽時總能聚到一起,是時候讓自行車愛好者們也能有一個空間一同歡聚、看比賽了。

在德國、比利時、丹麥、瑞典等國家,類似“Look mum no hands!”這樣的自行車主題咖啡館還有很多。比起品嘗特色咖啡,顧客們顯然更期待的是走入一個屬于騎行愛好者的空間,與其他人聊聊天。這些店鋪往往沒有精美豪華的裝修,有的甚至有著高高的天花板和更大的空間,墻上掛著各種形狀的自行車車架——活脫脫像一個修車店。但正是在這樣的空間內,騎行愛好者們既可以坐下來歇歇腳、喝杯咖啡,又可以修車或是挑選幾個自己喜歡的配件。有的咖啡館因聚集了許多騎行者,甚至還舉辦了自己的騎行比賽。

對“細節控”來說充滿驚喜

關鍵詞: 人們 為何 喜愛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