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11:46:19
來源:互聯網
最先看見的是一道白光,不是說臺上的白娘子、白毛女,也不是說生活里她也愛穿白衣服。而是她獨特的冷然之力。杜近芳的戲當然不冷,她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力量。但這種力,高亮,舊未得見,相比熱的火焰,更像一道閃電,“急如星火忙似箭”。
現在她去世了,我再看她,遠遠地看,不真切地看,看見的其實就是白素貞額上的那一點紅,喜兒辮梢的那一點紅。她繡花遍披也好,舊衣破褲也好,第一眼看見的,永遠不忘的,就是那一點紅。
戲曲唱腔中的“新文化”風格
杜近芳的唱有一種“對話感”,即使旋律很復雜,她仍然使其平易近人。即使唱段本身非常優美抒情,但她唱來,仍有說話一樣的感覺。初聽會覺得甜美有余,韻味不足,但對于不熟悉京劇的觀眾來說,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聯想到與她同時代的、其他開創新風格的演員,不少都有這個傾向(如京劇老生李宗義、評劇旦角新鳳霞等),就會感到,這或許可以稱為戲曲唱腔中的“新文化”風格?
是一代演員的新追求,帶來了這種風格,“新的人民的文藝”不僅包括“新的主題、新的人物”也需要“新的語言和形式”,后者以相對簡單、相對接近大眾的審美,積極地托舉著前者,進而使傳統藝術和新時代形成通道,承擔新的敘事。
如果說,1949年后的新文化建設,是一條大河,杜近芳代表著京劇演員已經站到了這一邊的岸上。
念白的旋律感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