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音樂家云端相聚,奏響友誼凱歌

2021-05-04 10:00:50

來源:互聯網

5月3日晚,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花團錦簇。北京時間19:30,莫斯科時間14:30,俄羅斯指揮家瓦列里·鮑里索夫的身影出現在了巨幅屏幕上。指揮棒落下,莫斯科大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演繹柴可夫斯基歌劇《奧爾良少女》第三幕的“進行曲”與合唱“光榮歸于國王”,氣勢恢宏,華麗振奮。

衛星信號傳輸技術讓音樂插上翅膀,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老劇場同頻共振。為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中俄藝術家在本次專場音樂會上精選本國最具代表性的音樂篇章,祝愿中俄友誼萬古長青。

包括《奧爾良少女》選段在內,遠在莫斯科的音樂家們還演繹了柴可夫斯基歌劇《馬捷帕》唱段“是不是快了?他們會不會把他帶走?……可怕的時刻已臨近”和幕間曲“波爾塔瓦之戰”,杰尼斯·馬卡羅夫、伊萬·馬克西梅科、亞歷山大·葉列梅耶夫三位歌唱家的表現格外令人驚嘆,飽滿的激情與戲劇表現力穿越時空阻隔,深深震撼每一位北京觀眾;鮑羅丁歌劇《伊戈爾王子》“韃靼舞曲”奔放熱情,將音樂會氣氛推向高潮。正曲結束后,瓦列里·鮑里索夫再次揮棒,加演了經典中國作品《茉莉花》。熟悉的旋律響起時,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內掌聲雷動。

隨后,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隔空接棒,攜手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與鋼琴家陳薩,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耳熟能詳的《紅旗頌》激情澎湃;鋼琴協奏曲《紅綾舞》回望絲綢之路的悠久歷史,陳薩與樂團配合默契;唱段“我們終將得勝利”選自大劇院原創中國史詩歌劇《長征》,滿懷革命的必勝信心和雄壯豪情;《保衛黃河》的激昂旋律與大屏幕上輝煌艷麗的《千里江山圖》交相輝映。最后,呂嘉帶領樂團返場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為整場音樂會圓滿收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國家大劇院首度采用衛星信號傳輸技術異地直播音樂會。據技術工程師介紹,衛星信號傳輸的延時時間不超過50毫秒(約為0.05秒),兩地的現場表演實現了高清且接近零延遲的互動交流。當晚北京時間20:30,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及多家網絡平臺延時播出了本場音樂會,俄羅斯也通過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文化頻道(Russia-K)在該國境內播出了演出內容。

“雖然疫情讓我們隔空相望,但音樂可以穿越時空,帶領大家在云端相聚。”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說,“這場音樂會既是兩家劇院合作成果的展示,是中俄文化交流、人文互鑒的具體體現,更是兩國人民增進深厚友誼、傳承世代友好的見證。”

關鍵詞: 音樂家 云端 相聚 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