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9 11:01:16
來源:互聯網
無論是實體書店還是線上購書平臺,會“不自覺”按照年齡分類,推薦兒童書目。但不少家長反映,按照童書榜單、育兒博主推薦買來的網紅童書,孩子卻并不感興趣。 日前,中國首個兒童分級閱讀行業標準宣介會發布消息,《3—8歲兒童分級閱讀指導》行業標準于2020年6月正式批準立項,將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編制工作。“該標準不僅填補了我國少兒圖書發行標準化的空白,還將為建立符合中國兒童閱讀需求的階梯閱讀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廣大從業人員和讀者提供權威指導。”全國出版物發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秘書寧毅說。
兒童分級閱讀行業標準的出臺,能否助力家長破解“我的孩子不愛讀書”這一難題?近日,記者采訪了長期研究兒童閱讀的專家學者、兒童圖書館工作人員、語文教師以及家長。
年齡,兒童分級閱讀的重要參考
4月18日上午10點半,5歲的王夢瑤跟著母親孟儷來到離家不遠的西西弗書店。她輕車熟路地走到“少兒區”,抽出繪本《湯姆走丟了》,坐到一旁的黑沙發上開始翻閱。
“孩子從小就喜歡翻書、看書,我們每周都會來書店看書,家里也買了許多書。”孟儷告訴記者,最近每天會給孩子讀一段《伊索寓言》,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闡述日常生活中不為察覺的哲理。談起如何為孩子選書,孟儷分享說,會在網上查詢,兒童各年齡推薦書單或是暢銷童書榜單,并根據孩子的日常喜好,進行購買。“現在孩子稍微大一些了,能夠基本摸清她的喜好,所以,給她買的書,她還比較喜歡。”孟儷回憶說,女兒近一歲時,她開始“大規模”購買童書,但到底適不適合孩子,也不確定。“幸運的是,孩子喜歡我買的書。”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林靜研究兒童閱讀二十多年,在她看來,“孩子不喜歡看書”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長沒有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書。
林靜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從國外引進及國內原創的兒童繪本有4萬多種。“對父母而言,挑選出合適的童書,就是淘金。”林靜表示,書單、榜單劃分相對粗略,對兒童購書的指導性相對較弱。“制定一份童書書單是一份令人心生敬畏的工作。選中的每一本書,應該符合兒童某一成長階段的多種訴求,精準把握兒童成長的敏感期。”
麥芽大語文教師丫丫從事語文教學工作13年,她建議,家長為孩子選書,要幫助孩子順利超越“最近發展區”。林靜解釋說,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可以理解為孩子現有水平和潛能水平的中間區域。“閱讀要帶著認知上的安全感,往前探索,獲得更深一步體驗。最好的兒童閱讀體驗是,喜悅的緊張感或是舒適安心的挑戰感。”倘若孩子閱讀的書籍難度過大,會挫傷孩子閱讀積極性,也是“孩子不愿讀書”的原因之一。
省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張鐵柱告訴記者,圖書館開放區域的書籍,主要分為0至6歲和7至14歲兩個部分,每一部分又按照適合閱讀的年齡段不同,每一至兩歲劃分為一個小類別,小類別中再進行細分。
“與成人不同,少年兒童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不同年齡段差異巨大,可以說,差一歲都大不相同,這也是為孩子準備的書籍應按年齡分級的原因。如果不分級、歸類,低齡的兒童看不懂大孩子的書,也不感興趣,大孩子也會覺得給更小年齡段兒童準備的書籍‘幼稚’。”張鐵柱提到,把童書和成年人閱讀的書籍進行區分,本來就是一種“分級閱讀”。
閱讀,兒童認知“鷹架”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