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毅公書屋、望道書屋回看百年紅色記憶

2021-04-29 09:01:08

來源:互聯網

自1918年成立戊午閱書社起,復旦大學圖書館已經走過了百年歷程,也見證了中國革命的風風雨雨。為慶祝建黨百年,近日來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黨委書記和館長分別以館藏陳望道《共產黨宣言》譯本等最新展陳為基礎,講起了“四史·大家講”系列微黨課,通過深度挖掘館藏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復旦乃至上海城市紅色基因。

復旦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侯力強告訴記者,陳望道翻譯的兩個版本《共產黨宣言》堪稱復旦大學圖書館紅色館藏的代表性文獻,在紅色文化育人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復旦大學圖書館今后將繼續推動紅色經典資料收藏、打造黨史教育中心,進一步挖掘、宣傳、共享、傳承紅色經典。”

毅公書屋、望道書屋傳承百年紅色記憶

走進復旦大學圖書館望道書屋,書桌上擺放著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一盞綠色舊臺燈似乎還能讓人看到他工作到深夜的身影。正是這本小冊子,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勝利起到重要的鑄魂作用。“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過程中全神貫注,吃粽子時誤蘸墨汁的故事,以‘真理的味道’而家喻戶曉。”侯力強從這個小故事說起,并談及陳望道與復旦大學圖書館的緣分極為深厚。早在1929年10月,陳望道就擔任了復旦大學圖書委員會委員,1952年他被正式任命為復旦大學校長。雖然工作繁忙,但陳望道一如既往地關心復旦大學圖書館的工作,1958年新圖書館落成時,他親自指揮并和教職員工一起參加搬書工作,短時間內就將散置多處的近80萬冊書刊全部搬入圖書館內。陳望道還多次向圖書館捐贈圖書,1977年臨終前,他囑咐家人把多年積累的幾千冊藏書連同書柜全部捐贈給了圖書館。

毅公書屋則是復旦大學圖書館文圖特藏展廳內另一處珍貴的紅色資料藏所。從2016年開始,陳毅元帥家屬陸續向復旦大學捐贈陳毅元帥收藏使用的中文圖書1385冊、線裝圖書955冊、相冊68本、葉劍英元帥親題的“毅公書屋”牌匾等珍貴文獻材料。這些捐贈的資料都是研究黨史、軍史、外交史和上海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歷史的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物、歷史和學術價值。

此外,復旦大學圖書館還設立專門的紅色學習書架,根據圖書館數據庫的統計數字,陳列那些借閱量較大、較受歡迎的紅色學習書籍。“這也是一種大數據技術吧。”侯力強笑稱。

抗疫史料是當代史的鮮活印記

漫步在復旦大學圖書館內,一組浸染著漫長歲月氣息的版畫作品引起了記者的關注。據介紹,抗戰時期,韓倫中校等7名美國飛行員飛機被擊落跳傘后,被中共游擊隊所救,并被輾轉2000多公里、歷時4個月護送至延安。他們不僅受到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的會見,還獲贈了一批延安魯藝師生的精美版畫,并將之帶回美國。2017年,經多方聯絡,韓倫中校的子女將其中的15幅版畫贈與復旦大學圖書館。如今,觀眾們不僅可以從這些版畫中看到當年的生產和戰斗場景,更能從中學習到抗擊外敵時共產黨人不屈的斗爭精神。

以奮斗者的姿態投入國家的建設和時代的洪流,本身也構成了新時代紅色文化的一部分。2020年疫情暴發,復旦人全情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眾多醫務人員成為“最美逆行者”。復旦大學圖書館館員除了為援鄂醫療隊提供服務之外,還在2020年2月底動員全館力量啟動了援鄂及抗疫史料的征集工作,通過聯系復旦大學各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和抗疫工作者,對征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編目和匯總,同時向藝術家、專家征集抗疫感言和書畫作品。

現在,觀眾去復旦大學圖書館醫科館內,就能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簽滿了留言和名字的隔離服、各種紀念證書、工作證、防控手冊等。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表示: “這些資料是當代史的鮮活印記,也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書屋 書屋 百年 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