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閱讀?麥家:在紙上體會人生

2021-04-24 17:15:51

來源:互聯網

“作家將生活體悟寫在書中,讓讀者能在紙上體會人生。擁有諸多書籍的圖書館,就是最好的人生模擬訓練場。這也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4月23日,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麥家談及“閱讀”這個話題時如是說。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當天,首屆西湖大學圖書館捐贈基金日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活動現場,麥家作為嘉賓分享了他眼中的閱讀之美。

博爾赫斯有一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應是圖書館的模樣。

分享會上,麥家說,我的大腦里也有一個天堂。

他吐露,光是歐洲的小說,自己就讀過2000多本。但就是這樣一個博覽群書的人,在初中之前,沒有看過一本課外書。

“在我出生的20世紀60年代,沒有書可讀。現在是書太多了,我們要求著人讀書。”在麥家看來,閱讀的魅力不僅在于能豐富學識,還在于體悟人生。

時隔多年,他還記得讀到人生第一本書時的震撼。“這是‘天賜’的一本書。從第一行字開始,我就迷上了,翻來覆去讀了一年。”這本書,麥家在最后才透露是《林海雪原》。

他說,《林海雪原》不是一本一流的文學作品,但因為它,自己好像擁有了整個世界。

“看書前,我以為大家都和我一樣地生活。看了書,我開始想象,世界上不認識的人,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麥家坦言,今天自己取得的成績,和那本書是分不開的。

因為一本書,麥家看到了不一樣的生活,開始向往走出自己生活的小村莊。

因為另一本書,他被“改造”了。

這是麥家于1991年開始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說。只不過,它的問世,有些坎坷,曾歷經17次退稿。直到11年后,也就是2002年,才與讀者見面。

“第一稿寫了8個月,被退稿時那種崩潰的感覺,記憶猶新。”麥家說,第7次退稿是5年后。那時的他,“想做一個地球的流浪者”“靠著喪氣浪跡天涯”。

在哀莫大于心死的情況下,麥家坐上了一輛公交車,漫無目的地坐到了終點站——火車站,并隨便上了一趟列車。在車上,他遇見一位坐在斜對面的老人。

他還記得,那時下車的乘客太多,列車上沒有幾個人。老者看出麥家情緒不高,坐到他的對面,和他談心。得知麥家“出走”的理由后,老者哈哈大笑。

“他說,作品是你們作者的孩子,但被退回的稿子就是一堆廢紙。你為廢紙荒廢一生,我覺得你智商太低。下一站你就回去。”如今回憶起來,麥家很感謝那位老者。也是因為那一番話,讓他經受住了之后一次又一次被退稿的打擊。

他說,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人生中遇到這樣的老者,但是閱讀不同的書,就有了這樣頓悟的機會。世間萬象都被濃縮在文字中。在書里,讀者能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別人的失敗,然后在失敗中學會如何處理。

“生活有時不能教會我們什么,但書籍可以。”他說,圖書館就是最好的人生模擬訓練場。這也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

如今,麥家每天都在閱讀。于他而言,閱讀就和呼吸一樣,每一天都是世界讀書日。“文學不是一個專業,文學就是人生。”

關鍵詞: 為什么 閱讀 上體 人生